身边那些毒舌之人

2017-10-03  本文已影响0人  跑跑妞
身边那些毒舌之人

毒舌之人说话尖酸刻薄,口无遮拦,打击讽刺他人不留情面。

人人都会说尖酸刻薄之话,古人云:舌上有龙泉剑,杀人不见血。

就连最天真无邪的小孩,也会口出冷语,大人一笑了之,作童言无忌处理,并不当真计较。

以前班上有个男生叫黄畅,挺腼腆的,不爱说话。他长得胖,从小学胖到初中,被同学取笑到初中,大家还编了一句有点缺德的歇后语,曰:黄畅坐沙发一一一弹都不弹(谈都不谈),讽刺黄畅长得胖,把沙发压得直沉。难得的是黄畅听了,居然不哭不闹,由他们取笑去了。

这是个温柔恶作剧的取笑,然而,大多数毒舌之语都是面目可憎的。

学生时代,对于老师毒舌批评学生,有两件事记忆深刻。

初中时,班上教数学的黄老师,中年男性,十分伶牙俐齿,语言能力超过了语文老师。比如,他这样调动学生解难题的积极性:"做这个大题,要有一种吃肥肉的精神。一口一口地咬,越咬越想咬,好吃得很,有营养得很。"尽管我们仍怕做数学,仍不能全部做出难题,但他的话却给了我们很大启示一一一遇上难题,不躲不逃,一点一点地吃,吃多少是多少。

他最经典的毒舌之语是批评学生。有一次,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一位打扮得怪里怪气没听讲的女生:"你看你,脸上搽个石灰粉,嘴上涂个猪血,耳朵上挂个洋铁片子,哪里像个学生样子?"话音未落,全班哄堂大笑,那女生又羞又气,成年后提起,仍是面有愤然之色。

教思品的胡老师,也很奇葩,批评学生用词毒性更大,且毫无艺术性,常常引爆师生大战。

有一次,他讲廉洁这个话题,讲完后,又举现实为例:"我们镇上粮店的一个头头就不廉洁,前几天刚被抓了,所以莫伸手,伸手必⋯⋯"话未说完,只见班上XX同学冲出来,一把抱住胡老师,像玩柔道一样,把小巧的胡老师放倒在地。

那学生正是胡老师口中所说的头头的亲生儿子,父亲犯再大错,由法律裁决,最多私下议论,怎能公然宣扬,这无异于诽谤。难怪人家儿子师生情面都不顾了。

后来,这件学生冒犯尊长之事不了了之,没有追究下去。

说实话,毒舌之人皆强势之人,心肠天生较硬。而那些天生性情软弱之人,常饱受毒舌之苦。

生活中,确有人以刺伤别人为乐。不分场合、毫不掩饰。

如果是普通市井之徒也就罢了,你可以心里来一句"没素质",不放心上,不去理会,可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主持人加入毒舌行列,似乎这样才显独特,才能更快博眼球。虽然也笑几声,总觉哪里不对劲。

幸好,荧屏上语言机智悦耳,气质温文而雅,仍是主持届的主流,他们深得观众喜爱与尊重。

不仅主持人风格,平日所读文字也沾染上了毒舌之气。

且看那些霸气的新媒体标题:

针对职场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针对渣男的《你把他当老公,他把你当子宫》,针对熊孩子的《你是孩子就该凡事嚣张不惹你吗?》⋯⋯

毒舌作为一种文风,直击社会热点与痛点,虽用词激烈,也不免爆粗口,但针砭时弊,不失理智,读者读后解气痛快。鲁迅先生的文字就是此类风格,比如"痛打落水狗"、"继续写一些为正人君子之流痛恨的文字"等,嘲讽中透着冷峻。

但毒舌作为一种说话习惯,见人就怼,让人窥见你的性格缺陷,你的口舌痛快了,别人的心却生疮了。

毒舌之人吐出尖利之语时,往往那个听者一定是语言讷讷者,这就更刺激了他畅快的表达,对方只有暂时屈着不伸,否则定有一场好戏上演。毒舌者已毒之,隐忍者自忍之,天下才太平。

生活需要直言,它能使人警醒;直言与毒舌,如同阳光与匕首,智者能化毒舌为直言,毒舌者却须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