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观影观书档案读书

《哈佛的六堂独立思考课》:比道理更重要的是实践

2019-08-23  本文已影响1人  道貌岸然的鬼

1

信息爆炸,人云亦云,在这没有信仰的年代,太多人被世俗裹挟,被意见领袖蛊惑,从而成为别人手中的棋子,甚至是没有自我意志的工具人。
那么,要当如何,才能时刻保证自己不被蒙蔽双眼、迷惑本心呢?
在初心不变的情况下,又如何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保证拥有自己的判断思考力呢?
最近我读的一本书,对此给出了一份可作为参考的答案。

2

为了解决没有想法的困境,书中介绍了“自我意见建立法”,来帮助人快速地在脑海中建立自己的想法。这种自我意见建立法分为三个步骤:

我们东方人传统比较含蓄,不愿意把一件事儿说的太清楚,基本都是点到为止,剩下的就靠自己察言观色,这样常常容易导致许多意外的结果。有些时候,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还是很值得推崇的。

3

除了打破砂锅问到底,想更清楚的理解对方的意思,还是需要批判性思考。

所谓“批判性思考”就是“不流于他人的想法,自己认真思索独立意见的思考方法。”

我们需要谨慎判断食物是非,不仅是对他人的想法要如此,对自己的也同样。

评判性思考最重视根据,持有意见和想法的大前提是有一句。若是没有好的根据作为支撑,你的意见和想法也没有太大说服力。

我们可以常常问自己做一件事,做一个选择的根据是什么,思考过程是怎样的?
一边问自己一边与其他选择作比较,问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而不是另一个。
为什么选A?为什么是A而不是B?

4

怎么深入理解一件事,而不是不懂装懂呢?

1.问问题时要问“何时、何地、谁、做了什么、怎么做?”
2.记得问“为了什么目的?”“为什么这么有把握?”
3.要对信息进行提问。
4.探究信息的必要性。
5.探究数据是否正确、妥当。
6.对模糊、有歧义的用词进行提问。
7.引用相似但不同的例子?
8.确认事物的两面。
9.询问契机、起因。
10.探究为什么是现在而不是其他的时间。
11.询问长期性发展。
12.以采访者的姿态追问背景。

有时候尖锐的问题才是最接近事物本质的快捷方式。
提问之前先肯定对方,对方会更好的倾听你的话语。
思考之时切记一点,不要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可是经验之谈的。

5

人呐,有时候就会被自己的意气所蒙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我们应该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大胆去思考那些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在此有四个技巧:

6.

重视根据是看重过去,切实的预测未来也让我们站的更高,看得更远。

如果是做一个重要的决定或事业,就更该走一步看三步。

7

在与他人交换意见时,常常会有不同的意见出现,既要理性接受,也要适当反驳,。
发表意见时要注意什么呢?
1,要对自己的意见有信心。(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意见)
2,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和思路
3,发表意见前,先解释说话内容的概要,让对方对你说的话有个基本的了解。
4,重要的地方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再三重复。
5,避免使用武断的口气。

被反驳时注意什么:
1,反对不等于否定人格,即使意见不同,也可以做朋友嘛
2,把对方的否定评论,当成自己意见的肥料
3,不打断对方说话

回应对方反驳时该注意:
1,不懂装懂不可取。但也要注意表达方式,可以用委婉点的说法,“你说的意思是这样吗”,“也许我理解的不太透彻,可是”
2,全盘接受对方的意见,并不是接受,尊重对方不等于必须全部接受对方的意见
3,不要跟随对方的脚步,不要和垃圾一般计较
4,问对方反驳的依据,只有=有根据反驳才有意义
5,不要假装自己什么都懂
6,反对他人意见时,要提出相应的代替方案(建设性的新想法)

发现问题,是思考的开始。
有疑问,就要正视它,解决它。

自己有了情绪,你首先得承认有了情绪,然后去思考情绪从何而来。然后为想法寻求依据或解决办法。

只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藏在肚子里,也不要对自己的情绪耿耿于怀,只有通过思考,才能更深入地看待问题,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就如标题所说,比道理更重要的 ,是实践。这世上道理太多,知道很多道理的人也很多,但能做到他所知道理哪怕十分之一的人,恐怕都是凤毛鳞角。

所以,去想,去做,然后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知道你在改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