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OKR工作法》有感曾宪雅
第一次听说OKR工作法是在18年年初,抱着了解的态度学习了下,书的封皮写着“颠覆KPI的全新效率评估体系”,看完后个人觉得说“颠覆”有点过了,OKR与KPI各有各的应用场景,写成“一种全新的效率评估体系”应该更比较客观。
OKR起源于英特尔公司,全称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结果法,O表示目标,KR便是关键结果,目标就是指你想做什么事情,关键结果就是指如何确认你做到了这件事。
1. OKR的本质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法的原理很简单,它基于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原则可以用乔治·巴顿的名言概括,“不要告诉下属具体怎么做,只要告诉他们你要什么,他们就会给你满意的结果”;第二个原则可以用惠普内部的宣传语概括,“用关键结果衡量工作绩效”,即如果基础的商业问题没有解决,不论实现多少产品功能,团队整体的绩效一定会大打折扣。第一个原则是在说如何调动团队的积极性,第二个原则是在讲怎样评估工作绩效。
2. 在实施OKR前,先明确企业的使命,使命让你保持正确的方向,OKR给你明确的里程碑,让你更专注。
3. 目标的设定是自上而下的,先是公司OKR,其次是部门OKR,最后是个人OKR。
4. OKR是必须量化,目标可以不用量化,但关键结果必须量化。
5. OKR目标必须有挑战性,这样团队成员才能全力以赴。
6. O(目标)不要太多控制在3个以内,每个目标对应3~4个KR(关键结果)。
OKR的关键词是Objectives,OKR关注的是目标。KPI是关键绩效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的关键词是Indicator,KPI关注的是指标。
OKR绩效管理适用于创造性工作,例如:互联网企业,企业发展需要激发每个员工的创新能力。
KPI是工业时代的产物,适用于流水线作业,例如:传统制造行业,普通员工可以不去思考“我怎么做”,只需要被动执行领导要求做的事情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