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活用🙏《金刚经》3

2019-01-30  本文已影响109人  eb49609744a9
鸠摩罗什译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原文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①,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②,我皆令入无余涅槃③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④,即非菩萨。”

注解

1、菩萨摩诃(hē)萨

摩诃萨即摩诃萨埵,菩萨就是证悟空性,有大慈悲心,度化一切众生的人

2、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

众生的各种形态和境界

3、涅槃(niè pán)

梵语,也译作泥洹、泥畔等,意为灭度、寂灭、不生、安乐、清净、解脱、圆寂等, 指达到了佛的无念想、无烦恼境界。

4、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这在佛教中叫“我人四相”,指对各种各种相的执著。

大乘正宗分第三

译文

佛告诉须菩提:“诸位大菩萨应该这样降伏他的妄心:所有一切有众生,依卵壳而生的,母胎养生的,潮湿之处腐烂而生的,还是其他物质幻化而生的,或是欲界色界中有物质形体的众生,无色界中没有物质形体的众生,有心识活动的还是没有心识活动的各类众生,我都要救拔他们脱离生死轮回之苦,使他们进入不生不灭无烦恼念想的境界。

像这样度化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然而实际上, 并没有任何众生得到度化。你知道为什么吗?须菩提,如果菩萨对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还有执着,那就不是菩萨。

        诸菩萨

        摩诃萨

        应如是

      降伏其心


菩萨是慈悲的代表,我们常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菩萨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种慈悲不是怜悯,不是可怜,更不是恻隐之心,这些都是人间的悲悯,不是慈悲。

慈悲是一种超脱的爱,能够无条件地接纳与爱一切万物的人。他们看待万物都是美好的,看到鲜花和狗屎都是一样的欣赏,看法官和杀人犯都是一样的爱他们。

菩萨爱你的疾病,也爱你的健康,爱你的善良,也爱你的过失,菩萨的眼里看不到美,也看不到丑;看不到善,也看不到恶;看不到是,也看不到非;看不到对,更看不到错;他们没有条件,纯然地接纳一切,纯然地爱一切,菩萨的眼里只有爱与喜悦,慈悲喜舍。

无缘大慈的无缘,更不是我们理解的没有缘分,而是对待一切不是家亲眷属的众生,都能没有分别,都能生起想要呵护疼爱的心。

同体大悲是到达菩萨境界时一种自然状态,能够成为菩萨,是了悟了空性的,他们眼里看到的一切众生也不是众生,看到的一切万物都如看到自己一般,明白一切众生都是自己,自己和一切众生同为一体,所以会有同体大悲。

菩萨应如是降服其心,是佛告诫我们菩萨应该这样来降服妄心,然而能够成为菩萨的人也是本身就已经这样降服了妄心的。

反而言之,真正能够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够无条件地爱一切众生,无条件地接纳一切众生的人就是菩萨。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所有一切众生不仅仅是指人,包含所有有生命体的,没有生命体的,还有所有的没有意识形态的和有意识形态的,也就是所有的动物植物,花草树木,桌椅板凳,以及所有非物质空间的一切万物在佛的眼里都是众生,都会去救度他们。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这样救度无数的众生,但实际上,并没有众生得以救度。因为在佛和菩萨的眼里,并没有众生,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看一起众生都是菩萨,在佛成就的那一刹那,看到的一切都是觉,没有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没有佛也没有众生,只有那个永恒的空寂,那个如如不动的觉。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菩萨是明心见性的人,菩萨首先一定是已经证悟空性的,证悟空性时见一切众生都与自己同体,然而更不会执着还有一个“我”,一切万有也一切万无,所以说如果对我,人,众生,寿者还有相上的执着的话,自然就还没有明了心性,所以就不是菩萨。

如何·活用🙏《金刚经》3

第三章主要由佛陀告诫我们,降服其心首先应当发心救度一切众生,然而救度众生之后又不要执着自己有救度过众生,更不要对人、我、众生、寿者相有执着。

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一方面是说还执着有相的就不是菩萨,另一个角度也是说如果执着人、我、众生、寿者相就成不了菩萨。

未完·待续 如何·活用🙏《金刚经》3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