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验之美--No.1.道、一、二、三
道德经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河上公解: 道使所生者一也,一生阴与阳也,阴阳生和、清、浊三气,分为天地人也。天地人共生万物也,天施地化,人长养之也。万物无不负阴而向阳,回心而就日。万物中皆有元气,得以和柔,若胸中有藏,骨中有髓,草木中有空虚与气通,故得久生也。
王弼解: 萬物萬形,其歸一也,何由致一,由於無也。由無乃一,一可謂無,已謂之一,豈得無言乎。有言有一,非二如何,有一有二,遂生乎三,從無之有,數盡乎斯,過此以往,非道之流,故萬物之生,吾知其主,雖有萬形,沖氣一焉。
王安石解:道一也,而为说有二。所谓二者何也?有、无是也。无则道之本,所谓妙者也。有则道之末,所谓徼者也。
我认为,庄子也是在回应老子的道一二三,只不过,在注解和回应的时候,加入了自己的哲学。这种加入,对后世王弼、王安石等都有影响:
庄子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庄子的逻辑顺序,我理解是这样的,王弼的受此影响最深:
1. 天地与我的存在(没有意识的,非”言“的)为一
2. 这存在被意识到了,也就”言“了,为二
3. 言即生,则物异,则言分。所以,统一的存在可言,分开的存在也可言。为三。万物皆由此生。
庄子这说法已经自成一家,而且是宗师大家。但未必就是老子真义 (当然,是与不是已经不重要)。其中一个关键词,就是“生”。老子的道化,是“生”的过程;庄子的道论,是“与"和”为“。就语境上来说,河上公的阴阳三气说,好像更接近老子的”生“的概念。看河上公的解,又觉得语境虽合,但三气之说,有点太......为了三而三了。牵强,就会觉得大道未通。看到庄子的解,心里是舒坦的。
--------------------------------------------------------
但是放着道德经在那里不理会,还是心里痒痒,所以自己做几个歪解,不成大言,但求解乏:
豆官歪解一, 二进制推演天地。道为0,为无,生1,为有;则有01和10两个状态,为2;01和10相合,为11,也就是十进制的3。如此往复相合,生无穷。(这个最扯)
豆官歪解二,和与或。道是无,一是有。共存,是or, 也就是或,联立,范围最大,或有或无,天地之间,六合之内。相交为和,是and,范围缩小至交集部分,”定义“由此产生。这种方法可以套用在任何定义,也就是集合A, 集合B,交集,定义集合C。无限循环。(这个不算扯,但格局较小气)
豆官歪解三,数量三维。道是无,道生一维,一维是有,是存在。存在与否,二元逻辑,生二维,二维是数,没有量。这个用十进制是很难理解的(没有量的,纯数的概念)。十进制的逻辑是用来描述量的,所以要说纯数,无量,只能回到二进制。比如说十进制的9,是个含有”量“的数,但是在二进制里面,就是1001,只有属于纯数的,逻辑的堆叠,没有”量“的描述。三维就是数和量”合体“的世界,也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能描述的世界。无论时间、距离、纵深、质量等等变量,我们都通过”数“和”量“来观测、来描述。(这个是幻想)
豆官歪解四,卦生万象。老子、庄子都精通易理,老子更是。所谓三,由八卦而来 (先天八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就是三条有实线或虚线组合成的卦象。由这八卦组合,可生六十四卦(六线那种),再不断衍生。(这个是猜想,易太深,我的了解极为粗浅)
豆官歪解五,舞文弄字。要说”生“字难解,那就玩弄下”生“字,让他好解。生,除了生长、衍生、发生的意思,还有”性“的意思,禀性、物性、生性的意思。离老子最近的:《诗·大雅·緜》,文王蹶厥生。《周礼 地官·大司徒》,辨五地之物生。所以,摆弄摆弄,就成了:
道,生(性)一(则)一,生(性)二(则)二,生(性)三(则)三,生(性)万物!
供诸君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