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意外收获

2020-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苏晓彬彬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


1

昨天在看电子书的APP上无意间刷到三天阅读指定书单2小时打卡抽奖活动,好奇点进链接看了看书单,有一本我在各类推荐书单中被推荐的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我以前浏览了一下,觉得无聊,一直以来不太喜欢看这类书籍。这次想再来试读一下,这本书到底有多神奇之处。

我晓得自己是中奖绝缘体,还是报名参加了,由于每天只能免费看一个小时,我花了大概30个蜗牛壳(阅读一小时得1蜗牛壳)把这本书兑换成自己永久的了。

以抽奖为理由,逼迫自己别偷懒。没想到这一看,竟停不下来了。作者有许多读书习惯与我的相似,而且我也赞同,带给我很多启发。不知觉地做了笔记,并整理了出来。

如果不想看我啰嗦太多或不太感兴趣,我很贴心的制作了简单的思维导图,大概了解也不碍事的。

2

介绍之前提出三个问题(随便问问):

你多久看一本书?

看过的书还能记得书名、作者和书中内容吗?

如果记得,能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哪怕是日记)去吗?

你可以在脑海中回答这几个问题,并回忆一下自己看过的书籍,没准跟我一样,感觉自己看过挺多书,可是有很多只记得一下故事情节和关键词。

比如我总记得有段时间我看过挺多本毕淑敏的书,她带给我很多启发,我觉得她是个很温柔又勇敢的作者。对于那些书中的内容我记得一些关键词“牦牛”、“藏红花”以及她去当藏地医生的经历。出自哪本书我是全然记不清了,其它的内容也早已忘记。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或许可以继续往下看看,我们一起学习作者的“读书笔记”方法。

3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作者:【日】奥野宣之

译者:张晶晶

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全文的总观点:“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

如何用笔记来管理呢?概括就是需要在笔记本上记录这几个问题,并常常拿出来翻看养成习惯。

1.要买什么书

2.要注意书中的哪个部分

3.想到了什么

利用笔记本来辅助读书的目标:

1.带着明确的目的、充满主动性地去读书。

2.真正消化书中信息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

3.深入理解书中的要点或思想,并随时拿来参考。

笔记的四种方法:

1.随想笔记

2.购书清单

3.各种报道的剪报

4.读书笔记

我个人认为第一种很有必要,就像作者所说:“思考让人如同置身于迷雾之中。此时此刻的新点子,下一秒可能就烟消云散了”。我脑海里常常冒出一些好点子、好想法都是无意间的,不及时记下来就再也想不起来了,我时常很苦恼。

后来,我在手机里下载多个备忘录,我会分别记录学习笔记和作业、心事日记、日常记录,并分子栏目。这样便于查找。

全书大概围绕四个步骤进行阐述:

1.如何选书:怎样选择自己真正想读的书。

收集信息。记录在报纸、刊物、电视、他人推荐等日常生活中所有与书相关的信息,记录想读和需要读的书并创立购书清单。

这也是我经常做的事,我在读一本书时,看到书中的作者推荐另一本书,我会立马记到我的备忘录里面,稍后有空会去查一下这本书的信息,如果感兴趣,则加入清单。

在搜索这本书的信息过程中有时会意外收获一本好书,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2.如何购书:怎样买到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书。

买自己真正需要的书,也就是第一步,创立的购书清单中的书籍。这样节省在书店漫无目的翻阅了很久却没有找到想要的书的时间,避免盲目买书。

购书之前翻看书籍,是否有读下去的欲望,是否需要或有无收藏的价值,三思而购买。

我喜欢去实体店翻看,或者网上试读一下,看看自己能否读下去,有没有收藏的价值。千万别为买书而买书,钱花得不值,而且搬家时也是很苦恼的。别问我咋知道。

我曾经喜欢瞎买书,想看的就买,这样让原本不富裕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以至于把一些只适合看一遍便不想再读的书当二手书卖了。这样的亏本生意还是少做,如果是土豪的话,另当别论。

4

3.如何读书:怎样加深理解、深入思考。

我个人认为这是此书的核心部分,作者在书中多次都阐述,读书的过程中做好笔记并分重要等级——“让我颇有感触的部分”、“纠结要不要记号的部分”、“做了记号的部分”、“要摘抄到笔记里的段落”。

这样做事为了精简读书笔记本,节省摘抄的时间,那些犹豫要不要摘抄的句子或段落可以先做好标记,回头读了很多次还是觉得:嗯,不错,我要记下来。那么就收进你制作的读书笔记本,在这个过程中写下你对此段的感想或思考。

这里提到的读书笔记的方法:“葱鲔火锅式”和剪报式。

“葱鲔火锅式”是指摘抄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文章再写出主观评论。

原来我一直用的方法还有一个这么特别的名称。我最初开始这样记录是在看《八万四千问》的时候很多段落我都觉得想要再表达一下,可是又不喜欢在自己的书上写写画画。这种阅读类的书籍我喜欢干干净净的。

因此我就便摘抄下来并写下自己的评论,书中很多段落都直击我心且我喜欢写字,所以抄写了大段大段。

当然,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耐心和时间,可以如作者所说,重读几次仍然觉得不错再摘抄下来,但摘抄一定要保持原句的原汁原味,日后好重温。为了方便也可以在摘抄段落后面写上书的页码。

剪报式就是你所理解的那样,在报纸、杂志、书的腰封等裁剪下来粘贴到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中,可供随时阅读。也可以把自己的摘抄复印下来一并粘贴上去,前提是方便复印。

摘抄下来记得去回读,不要让它落灰。每一次读如果有新的想法也可以写下来并注明时间。

回读可以在你不想看书的时候,或者心情不美丽的时候翻翻,也许有收获哟!

刷刷刷写得很快,字丑,将就吧……

书中作者提到,我们并不是每本书都能顺利读下去,那还要硬看吗?答案是否定的。看不下去就别逼迫自己了,看书原本就是件很愉快的事情,这样做为难书还为难自己。

按自己的心情来看你想要看的书,我很佩服作者去上班时会随身携带三本不同类型的书,方便随时变换而不至于没书看。我一般只有长途坐车时会带上一本书,不至于在车上无聊、睡觉度过。

除此之外,作者会把名著放枕边,为随时想看做准备。毕竟名著不是想看就能看得下去的,这个需要心情配合。

我想起我买的一本《百年孤独》,第一次看无法读懂也读不下去。从学校带回家并在书架上放了一年之后某个贫穷没有钱买书的日子才翻看,竟读的津津有味,还想再读一遍。要知道我很少会把一本书看两遍的。

当然,根据自己的喜欢来,读你想读的书,放在你想放的位置。我一般把正在读的书放在枕边,因为喜欢睡前看会儿书。

5

4.如何活用:怎样运用从书中获得的知识。

再次浏览读书笔记。这是一个温习回顾的过程,“温故而知新”不就是这个道理嘛。回读后隔一段时间再去重读自己的读书笔记,这时你可能视野更宽广了有别的更的深刻的认识,记下来,又是一次提升。

在看多某本书或某个观点你忽然想起好像再哪里看到过类似的,这个时候的再次浏览就起作用了,多看自己的读书笔记能大概记住位置,两种说法进行比较,又多收获一份知识。

我读的书不多,所以笔记很容易找。如果记录了很多笔记,或者书中很多想要回顾的,可以买些小型荧光膜便利贴(很多种颜色)写好分类标记出来,浏览时也很方便。

我一般是自己制作,如果你也跟我一样心灵手巧(穷且抠)的话。

简化过程大概就是: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

作者在最后一章还分享了“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我觉得有些还是挺不错的方法,比如少依赖网咯,多读参考书;由浅入深的吃透难懂图书(漫画版开始);读后感从摘抄开始等。如果感兴趣且想认真学习一下建议去看原书。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法,不管哪种适合自己的就好。我们可以借鉴别人好的读书方法来优化自己的方法,让自己的读书体验更加充实。但是读书做笔记真的很不错,还能练练字。

最后,愿你爱上阅读。至于为什么,没有特别的理由,阅读时可以看很多别人的故事,暂时逃离现实生活。而写作是把我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寻找认同也整理自己的储存量,无关写得好与坏,完成这一系列操作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老开心了。

看到这里了不点个赞再走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