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乘客遇害的背后,需要警惕这股思潮
8月24日,浙江乐清发生了一起滴滴顺风车司机杀害乘客的案件。
虽然这是发生在滴滴顺风车平台今年第二起命案。但咋一听,可能你会认为这是一件常规的命案,和滴滴有什么关系。
的确,你如果这么想,也没啥毛病。毕竟出租车司机这类事儿之前也没少出。但为什么大家还是揪着滴滴不放手呢?
这就要从滴滴这家公司说起!
先来看一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
【仅2017年至今年8月,顺风车主就犯下了有记录可查的10起刑事案件,甚至包括杀人命案、迷奸女性等恶性犯罪。其中,抢劫罪2起、强制猥亵罪3起、敲诈勒索罪1起、强奸罪1起、故意杀人罪1起、故意伤害罪1起、危险驾驶罪1起】。
记得在今年5月5日,郑州空姐被杀害,发生那起案件的时候;曾经民众重点的声讨集中在这几点:
第一、滴滴司机对乘客进行标签化评价,而这种标签化的标记乘客是不知道的;譬如:漂亮,性感,大长腿....... 等等
第二、滴滴司机之间能够相互看到这些标签化评价。(想一想,如果你被评价了短裙长腿,可能就会有一些滴滴司机抢着拉你的单子)
第三、滴滴公司对于用户头像和标签化评价的纵容。(美其名曰这是一个新的社交场合)
事情仅过去后,滴滴也进行了整改,包括:评价、头像、司机深夜接单逻辑、客服对于投诉的响应及处理、增加司机准入门槛及审核力度。。。
然而,当24日浙江发生的这起残害乘客事件后,你会发现,上次提出的这些措施真没什么用。
为什么呢?这和滴滴这个公司的整个价值观有巨大的关系。
让我们看看滴滴公司存在哪些问题:
1、有知情人林女士反映,事发前一天她刚好叫过这辆车;当天也是往偏远地区开去,但不同的是林女士当时叫停后立即下车逃跑,虽然司机追了几百米,但所幸当时附近有多个车辆经过,林女士表示要报警后,司机离开。之后林女士向滴滴平台投诉,但平台表示会调查,但直到后来有女孩被杀,也没有得到滴滴的调查答复。那么问题来了,对于用户投诉这类有安全隐患的司机,滴滴的具体预案措施在哪里,如果前一天该司机被封停账户,是不是他就无法接单,也就能够避免赵某某的被杀。
2、事发当天16点41分,警方接警后,利用报警人手机与滴滴平台取得联系并标明身份,但滴滴表示需要安全专家介入,需要等待。17时13分,滴滴客服反馈称,受害人取消订单并未上车。警方再次提出要求,询问涉事司机的联系方式或车牌号码,但也没有成功。17点36分左右,警方再次和滴滴客服取得联系。
滴滴客服说查询相关信息大概需要3到4个小时,警方说情况比较紧急,滴滴公司根据警方这样说他说情况可以加急处理。到5点49分的时候,滴滴公司回过来说需要我们警官证和介绍信,然后警方就把相关的手续转给了滴滴公司相关的邮件。到了6点13分的时候,滴滴公司将他们查询情况,滴滴车的车牌以及驾驶员基本情况发给我们。
警方滴滴客服之间,从沟通到取得嫌疑人身份信息,花费了92分钟
整个事件跨度两个小时,而这两个小时从被害人最后一次传出求救来看,在救援上属于黄金事件,但这个黄金时间被滴滴给浪费掉了。滴滴一再延迟处理的态度令人不解,对于他们内部的流程及紧急事件的处理机制也让人生疑,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家宣称以用户安全为导向的出行公司。
3、滴滴内部的价格观令人震惊,而这种价值观是自上而下形成的。(作为一个互联网大众型产品负责人,需要时刻谨记,你的每个改动都会影响到上亿人),这里具体看下面关于滴滴这次被免职的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 的一些言论吧;我相信在滴滴里边,持有这样思维的管理层和产品经理不在少数。
滴滴虽然紧急申明,下线全国顺风车业务,并免去了负责人及客服负责人职位;但能够看到的是,滴滴的问题依旧很多。作为一个覆盖全国的大型互联网企业,服务上亿人的APP。滴滴需要的是如履薄冰,而不是将这里当做一个可以探索的数据池。
我们希望公司能够通过一些符合商业道德的方式去不断做大做强,而不是一味的去释放、挖掘人性恶的一面,并依靠这种恶趣味来挣钱来做大。
另外,最近几年;互联网公司在产品宣传上不断向性、向社交靠拢的趋势一定要及早刹车。前有美团校招海报的出格,后有滴滴的湿、紧、硬。这些都是需要各公司在营销及市场方面需要把控的(如下图)
互联网公司不仅需要大,更需要社会责任感。规模越大,责任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