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情缘
【留住乡愁】系列文章之《油菜情缘》
图片来源于阳塘村民01
中秋前后,父母会把准备种油菜的地块深挖一遍,晾几天过后才开始播种。在这段时间内,父母会把发酵并翻腾了许多次已经变得细散的农家肥给背到地里,盖上玉米秆待用。
我家一般会选择周末去种油菜,因为种油菜可是急需人手的活儿,我们姐妹三可就派上用场了。带上油菜籽和少量肥料便出发了,姊妹们一路打闹,很快也就到了目的地。
一家人分工合作,父亲负责把地给再翻一遍,把土弄细、弄拋一些。快速翻好后,父亲又复杂挖洞,父亲娴熟地挖着一排排的小坑,距离大小都被控制得很好。
接下来是放肥料,不可放多,怕垭坏了菜籽,我是家中的老大,需要控制量的放肥料便由我负责了。肥料不重,所以相对轻松,每次都被弟弟妹妹“抵”,说我最大还做最轻松的活儿,我就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在向他俩炫耀着。
他们俩每人背一小篮子,来来回回把粪放到小坑里,需要把肥料全部盖住,所以一篮也放不了几洞。有时候还会一不小心抓到没发酵过的猪屎,那便是最嫌弃放粪活儿的时候,但他们俩没得选。
一切准备就绪,菜籽的“肥床”已铺好,就等待菜籽下坑了。放油菜籽这一技术活就得细心的母亲来做,放多了长得太密,放少了也不行,若是被风吹散长出一地乱轰轰的是要不成的。母亲会跟着我们前面的节奏,一小撮一小撮地放着菜籽。当弟妹跟不上时,母亲又会停下去帮弟妹们放几篮粪。
最后是盖洞,那时候也天色渐晚,所有人全部行动起来,父母用锄头盖着,我们姐妹三则用一根木棒,蹲着向后退着盖起了油菜洞。
02
半个月后,油菜也长得差不多二十厘米,正是该拣油菜秧的时候,母亲会带着我们一同把长得不好的给拔掉,留下三四棵长得最好且成三角形或四边形的秧苗。
在土地的滋养下,油菜长得极快,这段时间内,还需要铲草,待它快开花时先给掐掉一截,让它分叉以长出更多的菜籽。
春节过前后后,油菜长得有一米多高,菜花开得正旺,满地金灿灿的,油菜地便成蜜蜂采花活动的胜地,蜜蜂在欢歌舞蹈中收获。蜜蜂渐少,油菜叶和菜籽都由绿变红、由红变黄。此时又引来了各种小鸟,父母会挂几件衣服裤子,用来吓鸟。也会用竹子弄一个“响子”,像打板,我们姐妹们放学时就去地里打几下“响子”,把鸟儿们赶走。
这段时间内,正是难找猪草的时候,油菜叶便填补了这一空缺,我们会钻进油菜棵里,把落下的和黄了的叶子给背回家去,干了的母亲会砍细放到口袋里储存起来,以备冬天的猪粮食。
03
四月,菜籽黄了老了,父母用镰刀将其割下,一堆堆的放整齐,我们姐妹仨把其余的油菜秆给拔起,放成一排排,用来摆放菜籽枝,同时又用其他的菜秆压住。
晒个三五天,一家人又得大出动了。这一天是异常喜悦的,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一家人带着一块非常大的打布,再带上木打耙,带上筛子、口袋,背上几只不同的篮子,有花篮和密篮,牵起骡子就早早的出了门。
铺好打布,我们兴高采烈而又小心翼翼的抱着油菜,放到打布上后就可大展身手了,蹦蹦跳跳的将油菜枝踩扁,从未觉得累过。
图片来源于阳塘村民被踩扁的菜枝还需要再用打耙再打一次,直到油菜籽都掉落,只剩白花花的枝枝为止。再摞走油菜壳。将打碎的菜壳滤在筛子上,其他灰尘给筛走。
在筛菜籽的时候,父母都会吹着口哨,他们在叫风,父母说风听见了自然会吹来,把灰尘吹到一边去,把黑油油的菜籽留在中间。我们也一起吹起了口哨,奏起大地上的一曲欢歌。
接下来,将菜籽放入口袋,在捆在马背篓里驮起。花篮这时候就用来背油菜壳和油菜枝,通常会用长绳捆得三米左右高,方言称之为“加篮头”。
满载而归的一家人欢声笑语中顶着月亮回到了家中。油菜籽放在“堂窝心”待明日再用风车过滤,油菜壳则放到叶子堆,给猪做窝,也是粪的来源之一。
那时候,油菜是我们一家的口粮,我家没有水田,得用油菜换米吃,印象中,1.3斤油菜可换来1斤大米,所以我们都异常珍惜这一粒粒的小菜籽!
如今,虽然没了这黑油油的口粮,却有了绿油油的茶叶经济作物,生活渐好的我们也从未忘记过那些种油菜的依赖油菜过活的日子,艰辛中,回忆起来也让人有着一份温馨!亦是不忘本来,犹存乡愁之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