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家:在线教育独角兽的领悟
教育领域并不容易出现独角兽,这并不是因为这个市场不够大,在中国,K12阶段在校生人数多达1.42亿,在众多中国家庭的心目中教育依旧是孩子打破阶层束缚的重要手段,尽管在大多数理
财专家的专业意见中,一个家庭对于教育的支出比例最好控制在15%左右,但有数据显示,中国家庭的教育支出占到了全年家庭收入的30%以上。而在美国,18岁以下孩子的教育支出只会占到
家庭收入的10%左右。
这种比例上的差异,并非中国中小学的学费昂贵,相反义务教育早已布局多年,而是因为家庭对于课外教育的热衷。业界普遍认为,K12阶段的学科培训市场规模高达4000-5000亿人民币。
但课外教育培训这个领域中,「独角兽」却并不常见,即便是如今市值双双超过140亿美元的新东方和好未来,上市之初的市值也不过30亿和10亿美元,好未来2010年上市时更是将将跨过「独
角兽」的门槛——估值10亿美元。
在传统的K12线下培训领域中,受制于时空的限制,培训公司往往会陷入区域化的特点之中,即便是好未来和新东方,也是依靠着14年和24年的时间,才逐渐取得如今的市场渗透率,尽管这两
家占整个市场的比重也不过是个位数。
在线下建学校是一个重资产运营的事情,培训学校能够辐射的范围少则几公里,口碑足够好的或许能够覆盖半座中等城市。但前者建学校需要足够高的投入,后者形成口碑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以至于提及教育,创业者们往往都会称之为「慢生意」。
但学在家意识到了一点,互联网正在改变这个行业,这种改变更像是赋能,而非彻底的颠覆和重构。于是,学在家迎来了其发展历程中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拐点,与互联网接合,走向了线上。
早在2011、2012年,其实就有很多互联网背景的创业者携移动互联网大势杀入教育行业,背单词、拍照搜题等工具被他们视作切入这个传统行业的匕首,希望将互联网时代的二级或三级火箭
模式移植到教育领域,最终形成平台,但事实却并没能让大多数人如愿。
在教育这个半服务性质的行业中,教育的本质很难被改变,正如学在家总结的那样,「教育是传统行业,始于学校」,而通过在线化的方式,则可以改变原本由于时空原因产生的那些限制。
对于家长们而言,做出一个关于教育培训的消费决策依然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在线上还是线下的这个问题上。
因为教育培训最大的问题便在于结果的不可测性,在整个教学周期中,课外辅导培训只是学生整个学习活动中的一小部分,有太多的因素对其最终产生的效果带来干扰。
但由于高考、中考这样独木桥性质的选拔考试机制的存在,作为最终消费决策方的家长面临的机会成本是巨大的。于是在教育行业,品牌、口碑成为了最终影响家长决策最重要的因素。
这便是教育行业成于品牌的头部效应。逐渐积累的口碑会带来更高的续费率,以及更多的自然增长用户。
所以当像学在家这样的在线教育品牌刚刚兴起时,其增长速度其实并不如大多数的互联网产品那样高速,但当其逐步依靠良好的口碑成为这个领域的翘楚之后,品牌便开始形成,拐点也便到
来。
现代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普鲁士,有固定的场所,按照不同年龄划分学习的等级,标准的课程体系,整齐划一的时间安排,这种充满普鲁士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被很多人称为「工
厂式教育」。
童话作家郑渊洁或许是最为抵制这种「工厂模式」教育的家长之一,在他看来,「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50种教育方式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教育方式去教育50个孩子。」
而在嗨课堂、学在家这样的在线教育平台的努力下,2000多年前孔子所畅想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正在成为现实。
正如《经济学人》杂志曾评价道的那样,「对技术进步的抵制,是教育的耻辱,固步自封的陈旧观念,不应该属于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