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长之路

承传智慧,做有信义、有道义的炎黄子孙

2020-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暖暖的小进

第二十九讲心得

其实在两年前我就听说过世界文明古国只留下了一个中国,但自己对历史不了解,即使看了一些书也不够深入。知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却不曾了解我们的文化之所以传承了五千年,是因为我们智慧的老祖宗发明了“文言文”这个工具。

以前我对于“文言文”也特别头疼,当我读完《大学》一百遍之后再读《中庸》却发现没那么难了。现在再读《弟子规》就感觉特别轻松。“一切法从心想生”,也许正如蔡老师所说,你认为难它就难,只有当我们放下心中的障碍,提起心中的使命,就会越来越容易。

现在的我对于传统文化连个皮毛都没学到,还要静下心来努力学习。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经典很多,慢慢地一本一本去研究,即使用上一生的时间也是值得的。一本书读上一百遍,听上去很漫长,但只要坚持没有什么不可能实现。一天一遍,只要三个多月就是一百遍了。很多前辈都是这样在做的,这个世界只要有一个人做得到,我们也同样做得到!

希望我们谨记“文言文”是我们的老祖先留给我们后世子孙最大的恩泽,如果我们不去读,不去做,将辜负祖宗对我们的期望。要传承智慧,做有信义、有道义的炎黄子孙!

”凡出言信为先“,在这一章里有两则故事特别人让人感动。

在春秋时代的季札出使鲁国,途经徐国,徐国的国君请他吃饭,徐国国君被季札所佩带的宝剑所吸引,因为那一把宝剑非常庄严,季札心里想他是很喜欢我这把宝剑,所以准备等他办完事再回来把剑送给徐国国君。等他顺利出使鲁国鲁国回来后又经过徐国,他就去拜访徐国国君,要把宝剑送给他。结果不巧徐国国君在这一段时间之内去世了,所以季札知道之后就前往人他的坟前给他祭拜。祭拜完了,随手就把宝剑挂在坟旁的树上就要走。随从很不理解,但季杞却说“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我的心早就已经答应要给他了,怎么可以因为他死了,而违背我的心、我的承诺?

季札把”信“做到了极致,连一个愿头也不愿违背,这种信义的精神,传扬万古而不朽!

还有,汉朝的太守郭集。他答应了某地的孩子们什么时候再来巡视这个地方,他就算好日子,没想到提前一天到达,他就宁肯在郊外的野亭下住一晚,等到跟孩子们约定的时间再进去。也是真诚至极,童叟无欺,所以获得了大家的尊重,甚至连汉光武帝都称赞他为“贤康太守信之至”。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语言环境确实很重要,我儿子在上幼儿园之前不知道说脏话,不知道打架,但去了一个月之后,骂架打架全都会了,让人汗颜。这是我精挑细选、比其他地方贵了两倍的幼儿园!从这里我看出,其实不一定是幼儿园不行,而是那些有着良好经济条件的家庭里却不太注重孩子的德行教育,这也是我们常常感到一代不如一代的原因。

整个社会的环境确实令人忧心,但不能失去信心,时时向杨老师、蔡老师他们这些圣贤人学习,先守好我们的“大本营”,在我们的家庭、家族、团体、企业,慢慢地将圣人的智慧推广开来,总有一天会越来越好,相信美好就会真的美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