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爱好者民俗

走马灯:人生一世如走马,千帆过尽灯犹在

2018-12-28  本文已影响5人  集市里的养猫小姐姐

​​文:一叶浮生

传说王安石二十三岁进京赶考那一年,不经意间瞥到马员外家门外的走马灯底下挂着一幅上联,写着“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求对下联。王安石看过对联,不禁感叹道:“好对!”旁边的小厮却误以为他觉得这副对联容易对,匆忙回去禀告马员外,说是小姐寻觅的有缘人已到,然而等到出门再寻时,王安石早都不知道哪里去了。

转眼来到科场上,主考官见王安石早早交卷,有心试他的才艺,就指着庭前的飞虎旗出联说:“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福至心灵,一下想到马员外家的那副上联,不假思索地以“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来作对,如此对答如流实在让主考官惊讶不已。

想到有这样的机缘,王安石忍不住折回马家,小厮一看有缘人又回来了,喜不自禁,赶快请了进来,有了主考官的对联,马家这幅对联实在太容易对答,马员外当即就答应将女儿许配给他。而成婚那日,更是传来王安石进士及第的喜讯,一时间双喜临门,当时之人无不称羡。

这个故事被称为“王安石捡联获妻”,读来让人一笑,但经不起推敲。且不论马员外和主考官如果知道王安石的对联是“捡”来的,会不会让王安石吃不了兜着走?就是仅仅凭借对对联选女婿这一条,都是过于草率的。但是,我们分明可以从这个巧合百出的故事中,看出几分人们对走马灯的思索,那原本静态的人物、马匹,凭借旋转的灯而快速奔跑起来,这难道不是动与静在人的眼球上产生的奇妙巧合吗?

走马灯是中国古代灯笼的一种,秦汉又称蟠螭灯,唐代称为仙音烛和转鹭灯,而到了宋代也称马骑灯,作为灯笼家族的一员,走马灯已经脱离了灯笼的基本功用,它更像是宴会上的玩具,受到孩子们的青睐。在春节、元宵、中秋等节庆日有时还有走马灯的表演,一般由二十来位少年组成提灯小队,他们边跳边唱,根据节奏快慢形成不同阵势,往往传递喜庆、丁财两旺、五谷丰登等等寓意。

走马灯并非靠人力推动,而是通过在不大的灯内点上切成小块的蜡烛,上方空气受热膨胀,密度降低,热空气即上升,而冷空气由下方进入补充,产生空气对流,从而带动轮轴转动。而轮轴两端挂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灯笼屏上,图像便不断走动,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原理与近代燃气轮机如出一辙。

因工艺师傅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宋代吴自牧的著作《梦粱录》述及南宋京城临安夜市时,已指出其中有买卖走马灯的。周密《武林旧事》在记述临安“灯品”时也说:“若沙戏影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可见,走马灯在南宋时已经极为盛行。

走马灯的盛行和宋代开放的夜市制度密不可分,遥想凉凉秋夜,漫步在汴河两岸,到处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盏盏五彩缤纷的走马灯在各家屋檐之下交相辉映,装点着整个城市,孩子们兴奋地指着走马灯说说笑笑,在那飞驰的走马灯里看遍一个将军戎马一生,走马灯无疑能带给人们别样的快乐。

在现代生活中,走马灯已经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它却作为一种特别的意象融入了文学作品中,走马灯经常用来比喻来往穿梭不停的事物,往往会与人生的曲折多变联系起来,在日本文学中,走马灯还是夏季的季语,在一些奇幻文学中更是有在人弥留之际,会看到回顾自己一生重要片段的走马灯剧场,而前来索命的鬼差可以通过走马灯剧场看出一个人一生的功过,以此来确定这个人该受到什么样的待遇。当然这些都是人们基于走马灯的特点,而产生的联想罢了。

本文由卓米诗词汇签约作者原创,版权归卓米诗词汇所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