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少年读书事
〔江左中心小学郑建文〕
最忆少年读书事
郑建文
新教育的开展和推进让我们眼界大开,立身当前,放眼未来;新教育燃起了我们内心的激情,积极参与,乐此不疲;新教育更让我们读了许许多多的书,写下了一篇篇随笔、美篇。新教育让我们师生过上了一种幸福完美的生活,读书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暮省让我们学会思考,随笔记录下我们的成功,可内心总有一点点失落回不到少年时对书的那种崇拜,那种渴望,对知识那种狂热的追求,那时我们除了几本课本之外很少见到其它书籍,偶尔看到一本,两眼放光,急急地想一读为快,记得我五年级前半期曾见到邻居的孩子有套《西游记》,我开口向他求借,没想到他爽口答应,我内心高兴得不得了,拿到书后,起早贪黑的拜读,书中那完整的故事情节,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环境描写,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目光,激发着我的求知欲望,在很短时间内我看完了上、中、下三册,归还了书之后,我几乎能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说上一遍,孙悟空那战妖斗魔的勇敢形象深深植根于我的脑海中,永远挥之不去时时浮现在眼前。那时读书的用心,专心让我受益匪浅,那时的我对书情有独钟,后来上到初三,学了《黄生借书说》一文,书中那句名言“书非借不能读也。”让我身有同感。
贫穷的年代,对书的渴望,成了我最大的奢望。一但有条件我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机会,这才让我拥有了真正属于我的第一本手写的书,但这本书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抄来的,记得那是五年级下学期刚开学不久,我在校看到高一级的同学拿了一本中国历史知识试题集,我眼前一亮,两眼发光,因为那时我特别喜欢学历史,上历史课。历史老师是一个老头,他知识非常渊博,历史课,他总是前半节讲课本知识,后半节说《岳飞传),他上课,课堂纪律好的很,我们听的用心、认真,我们非常喜欢我们的关老师,以致后来只要他前脚踏进教室门槛,同学们就异口同声大呼“岳飞传,岳飞传。”地叫呼不停。是他让我喜欢上了历史这门课,尤其喜欢看书上的历史人物,听他们的故事,从关老师给我们讲岳飞的故事后一年,中国的评书大家刘兰芳,单田芳才开始在广播里说起了评书。一个好的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影响是多么的重要,以致当我看到那本书时,为什么会两眼大放光彩,情有独钟,我向那位校友求借,对方爽快答应,拿到书后,我翻看着一道道试题,三天两天是背不会的,可还书时间有限,这该如何是好,我想来想去终于有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把书抄下来。那将永远属于我的。书没有多厚,一百道填空题,三十道判断题,十道简答题,书后附带有答案。于是我向父亲要了两毛钱,从村子里唯一的小商店里买回五张大白纸,然后统一裁剪成十六楷的形状,再把每张对折成三十二楷模样,最后用订书针订成一本小书,和借来的书大小一模一样,于是我利用星期天时间,分秒必争地抄写着一道道题,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辛勤终于换来了我的第一本书。我高兴的眉色飞舞,忘乎所以,星期过后我按时归还了借来的书,拿着我的新书我视若珍宝,倍加珍惜,书后备有答案,可我却不把答案直接抄写在题上,扔保持书的原样,如果写上答案,每次去读题一眼就会先看到答案而不去思考,相反没有了答案,每次读题都会有一种好奇心,脑海中就会思考该如何解答,久而久之,背会的不仅仅是答案,而是养成了一种善于思考的习惯,习惯会让人受益终生,这就是后来在学习中遇到做题时,明明有些题附带有答案,可我眼神有意识地避开不看,先进行思考。那本书上的题没用多长时间,我就能把上面的题连同答案背得滚瓜烂熟,一字不差,我自以为这抄来的书不同寻常,所以特别的珍爱,学习起上面的知识就会格外的用心,少年时的贫穷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但也让我们学会了珍惜,学会了勤奋,可如今社会的进步,物质的富有,很多孩子们却没有了我们那个时代对书的痴迷,对书的崇拜,这也许正应了那句“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至理名言。读书对小时的我们是一种奢望,而今读书让我们心有浮躁,《芋老人传》中的名言“时位之移人也。”何其的现实,而真切。
当前我们开展的新教育就是让我们先从自身做起,然后带动学生,最后影响家长,做到共同参与,最终形成全民阅读,普遍提升国民素质,促进文明社会飞速发展。中国的希望在少年,少年的成长在教育,愿我们每个从事教育工作者放下名利,抛却浮躁,静下心来,做好引领,静待花开。
2019·2·4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