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

访古探今

2019-06-10  本文已影响0人  五月茉莉

一一百年老宅徽风皖韵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鄂西荆山山脉的东簏就是现今历史上献出过和氏璧的“八百里金南漳”,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

丰厚的历史古韵孕育出人杰地灵的南漳山川秀美,林葱桑茂。

南漳的美,低调内敛,含蓄蕴藉。崇崇的苍山峻岭中有许多百年前的古山寨,悄无声息的沉寂在历史的云烟里。这些古山寨雄踞群山之巅,扼守兵家必争之地。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的人们去探索。夹马寨就是位于荆山山脉褶皱处的一颗明珠。它位于板桥镇冯家湾村鸡冠石的山脊之上。海拔有1000多米。通往山寨的路并不好走,我们的车从山下绕山盘行,山路十八弯,一路颠簸,拐角都是小于90度的急转弯。让人眩晕的作呕,根本就无暇顾及窗外的绵绵山峰。只是感觉到离青山很近,山上的松柏木触手可及。到了碑坡大桥,从桥底我们一路涉水溯溪,逆流而上,正值端午,溪水两旁艾蒿的叶子在阳光下闪亮,散发着一路清幽的艾草香,在湍急的河流中岩石上的青苔繁盛。我们避开湿滑的石块,沿着山体一侧缓缓淌过清澈的河水。通过落满枯叶的上山小径,穿过茂林修竹,到达一个山顶。遥遥可望对面山尖上的寨墙,中间还要穿越削成绝壁的山脊,飞岩峭出,山势逶迤陡峭,最狭窄的地方仅能一个人通过。险象环生,站在最狭窄处,可以看见山下的夹马河。河水流至此地,隔着山峰迂回成一弯碧水静谧幽深,青峰苍翠欲滴,水面如一块翡翠镶嵌。因势象形,从上面看下去,山体好像是一匹马,夹马河名也因此而生。河水最后注入漳河是漳河的源头之一。“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山风送爽,白云影照河面,耳畔鸟鸣啾啾。似乎在这里从来就没有发生过枪林弹雨的血雨腥风。据史册记载此山寨是清嘉庆年间,白莲教农民起义爆发,成为朝廷“进剿"的地区。冯家湾村人为了躲避匪患而修建,易守难攻,成为御敌和自保的重要军事防御体系。距今也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小心翼翼地攀过陡峭的岩体。部分山体已经风化开裂,岩壁古松的根茎深插石缝,真的很担心,有碎石会掉下来。走上去往下看断崖层叠,胆颤心惊。真是难以想像出当年怎么样搬运石块过来修山寨的。经过历史的浩劫,文革中已经破坏了大部分的山寨房屋,现在只留下这个山寨门尴尬的矗立在时光的隧道口,让人一窥当年的雄壮威严,气势恢宏。这在当时,每个山头寨寨相连,寨墙相通。是当时集政治,经济为一体的军事要地。现在只留下一面在寨门遗址,像是位风中耄耋老人向造访者娓娓诉说着陈年往事,俱己随风。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从夹马寨下来,夹马河畔坐落着一栋古宅王氏民居。据史料记载, 为清乾隆年间建造,传元末王姓因战乱从今湖北咸宁迁此。也有将近300年的历史了,保存着较完整的徽派建筑风格。 南漳的古民居据统计有76处之多,多隐匿于深山峡谷间,均为当地富豪大户所建,素有“古民居廊道”之称。在南漳的深山里可以看到很多这种具有徽商建筑的遗风。包括有陈家老屋,冯氏民居。徽派的建筑雕镂精湛,风格独特严谨,因构造丰富讲究韵律美而盛行一时。“无山无水不成居 ” 徽派建筑大多依山就势而建,庭前小桥流水人家,极具东方文化底蕴。 徽商贾而好儒,崇文重学的思想,造就了建筑风格上的古朴典雅。“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是微派建筑的一大特色。 抬头看着王氏民居,黑瓦白墙,飞檐翘角,分布得错落有致。 檐角下方雕刻的花纹,上面立有几只走兽。推开院门儿踏过用花岗岩石条铺就的门槛,青石铺砖。好一个“庭院深深深几许”,层楼叠院,高脊飞檐。几进院落,感觉好像进入了《乔家大院》拍摄现场。阳光从环型的天井台倾注而下,二次折光,光线柔和静谧。想着住在宅子里的人坐在这里,可以晨沐朝霞,夜观星斗。好不惬意。庭前的门楣上写着“青箱世业”。王氏家族以前是造纸的,意味着要子孙传承家业的意思。檐下雕梁画栋,镂空的木质雕刻,有山水鱼鸟,惟妙惟肖。东西厢房的窗棂上,分别写着家风“耕读传家,诗书济世”,作为家族兴旺与骄傲的一种图腾,在古人看来,做人第一,道德至上。耕田是安身立命,养家糊口。读书是知诗书,懂礼仪,修身养性,以立高德。读圣贤书,为的不仅是做高官,更重要的是学礼仪廉耻的做人道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古徽州文风昌胜,教育发达,“以才入仕,以文垂世"‘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透出深刻的哲理,花格窗上也分别雕刻有人物在耕田赶牛的场景,和人物读书的的图案以及花鸟鱼兽,暗喻着五谷丰登,福禄双全的吉祥用意,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古人高超的雕刻技艺和智慧。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访古探今

徽商别具一格的砖雕木雕显得富贵堂皇,高墙深宅。聚族而居的民风,充满了乡土气息,依山傍水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据村支书讲,这座古宅也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还有王氏家族的后人居住修缮。听着书记极具人文色彩的讲解,我们仿佛看见了古宅的明天。那回廊下的花格窗,光线在缓缓的流淌,一代宗族繁衍生息的历史长卷又似乎正在上演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