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长励志婚姻育儿

育儿心得(一)

2019-02-16  本文已影响133人  拾荒者1

      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孩子犯错了后,家长不分青红皂白破口大骂,甚至动手打。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小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被家长打骂那是家常便饭。家长总是会说你不听话,并且举出别人家孩子的例子来说你如何糟糕。

        昨天,我带着苹果去老公大伯家玩,小猴子(大伯的外孙)在边玩积木边看电视。过了一会,大婶进来就说:“作业写好了没?这么大个人了还玩这样的东西羞死了,越大越大越不听话,成绩越来越差。”小猴子自然是不喜欢听,也反抗着说:“我不玩这样的玩具那玩什么?题目越来越难了啊。”大婶有继续数落他:“再不听话,你就回去,我不带你了,跟着你妈妈。”这时,小猴子觉得委屈就哭了。

      看着这情形,我就对大婶:“其实猴子算比较懂事比较听话的孩子了。”其他的我也没有多说,也不便多说。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见农村甚至我们中国很多家庭教育的缩影,一是隔代教育,而是传统教育。

      先来说说隔代教育吧,因为中国的国情,农村的年轻人大多都是外出打工或做生意,老人在家里带孩子。老人带孩子,他们的教育观念自然与我们作为父母的不同,他们要么就是还秉承着以前的老观念,孩子一犯错非打即骂;要么就是宠得无法无天。再或者两者兼具。

      也正是由于两代人的育儿观念不一样,也导致了很多家庭矛盾,比较典型的是婆媳矛盾,我身边就经常有这样的例子。

      有人惊讶于我为什么没有这方面的矛盾,我有些同学朋友甚至我老公问我――你为什么那么放心让公公婆婆带孩子。?难道你们教育孩子的观念就那么神同步吗?

      非也,别说做爷爷奶奶的和做爸爸妈妈的育儿观念不一,就是两口子都不可能完全神同步。

      那么,我又是为何做到没有矛盾的呢?有这么几点:

      一、孩子是爷爷奶奶带,自然有教育权。

        我家苹果从出生到现在,除了坐月子期间,那么就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睡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都是爷爷奶奶照顾,承担了本该属于我和老公的责任。爷爷奶奶带着的,他们自然就有教育权,即便有些教育方式方法你不认同,那么也不应该心生不痛快,更不应该与他们吵架。他们都帮你带人了,承担了你的责任,你如果和他们闹不愉快,他们得有多伤心多心寒。说句不好听的,他们凭什么做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我公公婆婆在教育苹果的方式,到目前为止,我都未曾去干涉过。

      二、老人教育的大方向没错。

      虽然,我公公婆婆也会有些溺爱苹果,也会因为苹果犯错没弄清楚她心里面的真实想法就去责骂她。但是,他们的大方向没错,没有宠爱到无法无天,也没有大打大骂。他们对苹果都是基于爱,而且是满满的爱,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如此,我除了感激根本没有资格去说什么。

      有些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可能会过于溺爱孩子或者对孩子使用错误的教育方式,这时候做父母的指出来没错,但是要注意方式,应该以商量的方式解决问题。毕竟,老人他的认知是有限的,也很难接触到新的观念。我们要本着尊重的原则,在商量中解决问题。

        三、我自己在孩子身边。

        我们都知道,孩子最好是待在父母身边,父母不能全部在身边的情况下最好是有一方在身边,而这一方最好是母亲。我很幸运,不用背井离乡远离孩子。所以可以常待孩子身边教育她影响她。有我在家时,公公婆婆也不会干预我的教育方式。那么我们两代人在育儿方面是相互理解求同存异。

        再过一个多月苹果就两岁了,接下来,我这个作为母亲的要多存在于孩子的生活中了,要正式担当起母亲的责任,除了上班和有事,剩下的时间就是用来陪孩子教育孩子。对于母亲这个角色,我一直在学习。我是一名教师,我身边的很多朋友总认为当老师的就一定比一般人会教育孩子。其实,这种认知是错的。作为教师可能会有一定优势,但是并不一定就会好,要想教育好孩子,就一定要多学习,学习怎么做父母,学习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苹果是我的第一个孩子,我这是第一次当母亲,我和千千万万的第一次当母亲的人一样,都是在探索中,都在想着如何把孩子教育的更好,如何做一位合格的母亲。

      为此,我看了一些育儿书。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有了理解,也懂得了该如何去应对。对于她的每一个行为,我不只是看表面,而是透过表面看本质,找到最根本原因,然后去理解他。比如说,孩子玩水总是会弄湿衣服,大人为了不让孩子玩水总是会骂甚至会打。但是即便你打骂过后他下次看到水照样玩。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对于幼儿来说,水对他们有着天大的诱惑,他们觉得水很神奇,可以流动却握不着。他们其实是在探索这神奇的东西。了解背后的原因后,你要做的就是在安全的情况下允许他尽情的玩水,再者和他好好沟通,说清楚什么情况下不能玩水。衣服湿了我们可以换一身,但是孩子的探索精神没了,可能就扼杀了一位科学家。

        我们身边有些人喜欢指责别人教孩子的方式,或者是在别人不情愿的情况下教别人该怎样教育孩子。其实,我们不必要去干涉人家的教育方式,那孩子不是你的,你不了解,没权指责,再说,你就知道别人没有像你说过的那样教过?孩子有些共性,也有着差异。每个家庭的孩子不一样,不能使用同样的教育方式。我记得第一季《爸爸去哪儿》中,田亮的女儿森碟很爱哭,一哭起来很难停止。然后几个爸爸在交流的时候,林志颖把自己对付Kim哭闹的方式告诉田亮,并且对自己的方式自信满满。可有一交换爸爸环节,恰好是林志颖带森碟,森碟大哭不止,林志颖束手无策,他放在Kim身上的方式对森碟无效,当时林志颖很是无奈。所以说,我们不要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对自己孩子好就觉得也适用于其他孩子。孔夫子都说过要因材施教。

      整个寒假看了好几本关于育儿的书,越看越觉得要教育好一个孩子不容易。我们不是天生就会当父母的,所以,要不停地学习。向书本、向社会、向别人学习。孩子在成长,我们更需要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