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生活主义:拥有自己的活法!

在今天,我突然就想写一点儿评论文,但是,我想——自己之前所积累的素材大抵都是一些理论知识,或是少得可怜的人物形象。这,或许不足以支撑我瞬间想转变文风的想法。
对于自己多日已经没有更文这件事,我想说:“自己不是忘了,也不是不想写,只是自己曾在某个灵感闪现的瞬间敲下一行字,却又在没有下文的文字输出之后不得不手动删除。”
于是,渐渐明白:对于文字,不是喜欢就能写,不是开始写就能行云流水。很多时候,要想让脑子和身体同步也是极富挑战的一件事情。
就像——人类届时贪得无厌的欲望一样。当然,并不是说人有欲望不好,在这里我想表达的是一种辩证的看法。
从人的心理层面上看,欲望属于“本我”所延伸的一种对他物渴求得到的状态;而将这种欲望压制,则是出于社会层面的“自我”对本身形象进行管理的一种做法;亦然,要是将心中的欲望转化成我们追求成功的力量,那么,这当属是精神层面的“超我”在发挥作用了。
纵观当下生活,那句耳熟能详的“钱乃身外之物”仿佛早已不适合这个社会。毕竟小到买菜,大到买车买房,一个个体要是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恐怕理想中的岁月静好转眼让人变得愤世嫉俗也不是不可能。
因为——社会在发酵,人的欲望也会跟着膨胀。我们每个人都想成为英雄,但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你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如是,英雄只是我们大多数人心中的一个梦。
或许,大家都是聪明人,能懂得很多的社会规则。但是,如何在这些条条框框的规则能够很好地生活下来,应该是个值得好好摸索的过程。
如果要我推崇一种现在比较热衷的生活主义,我想“轻奢主义”应该当仁不让。
至少在年轻人的圈子里这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生活方式。我们无法衡量这种轻奢主义的好坏,但毋庸置疑这种主义的过量只会带来“无用品”的堆砌。
出于“轻奢”在自己的经济能力承受范围之内,所以很多人在消费一件产品或是接受一项服务时,总会忽略其适用性,甚至不乏“超龄消费”。
或许在这个“形象唯上”的时代,就算轻奢之风没有盛行,出于现实的需要,社会上的现金流依然会通过消费者在各大商家中流通吧。
写到这里,似乎还有另外一种生活主义作为一股清流存在于这个快节奏的时代。
那便是——极简主义。
所谓极简主义,并非让我们回到原始时代。不过是让我们舍弃我们不常用或是纯属用来做摆设的物品,然后留下那些满足我们各种基本需求和生活的必需品。
我对极简主义不是了解的很多,但将其与个人的学习相比较,两者之间似乎也有相似之处。
譬如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市场营销,在此期间自己必然要学与自己专业的许多知识,但不免为了平时的文娱活动,难免会想看一些无营养的课外书来调节自己的“大脑”。那么,此时,要是把极简用于此,那么我需要舍弃的便是会让我松懈的无营养的书。
当然,每个人都各有所爱,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活法,总之,任何自己做出的选择,不论结果如何请不要后悔,毕竟——在当时做出选择的时候你至少认为它是对的。
最后写一下番外话:【本人觉得自己自大学以来还是发生了不少的变化,从行为到思想,每一次的改变都会经历一次大事。
有时候自己在八大成功与进步的时候,内心自然是高兴的。
但是,其中必然也会有很多不尽人意的经历,甚至是以代价换取。
我也和很多人一样,在大家看的到的地方会表达自己取得的进步,但若是别人不问,我一定不会把自己经历的失败和付出呈现给外界。
只有自己才能消化的东西,就不必多此一举了。
很多你想要的东西,如果别人不去努力,那么请你不要忘记你所想要得到的和别人没有关系。
即使你做出了改变,无论好坏,最应该做的——就是不要忘记了原来的自己。】
然后,在此我想表达一个大胆的做法:就是我动了自己的脸,一个月后,我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