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怪谈
有人问:你喜欢什么星座?答:仙女座。又问:嗯?不会是处女座吧?处女座最讨厌了,爱装又倔还自以为是,怎么能喜欢处女座?再答:是仙女座啊,你看它多年轻多有活力,40亿年后还会和银河系相撞呢。百万光年远的异地恋都能修成正果了,好浪漫哇!此时,问者多半会放弃追问,转而聊起别的话题了。
我不愿与“认真”的人谈起星座是怕一言不和导致决裂,这样的事并不是没有亲眼见证过,原本融洽的初识双方瞬间就因被触犯信仰老死不相往来。因此,我更愿意把星座用在没有火药味的交流语境中,当作一个轻松有趣的零门槛话题。
很多故事让我一直在想星座理论为什么如此“准确”,它怎么可以像玛雅神迹一般做出精准的预言?于是,我尝试用各种可能性去解释:有科学报道说季节气温对人性格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但许多相邻星座的性格描述也会有天壤之别;我又试着将它归入统计学的原理中,可星座性格标准如何确定、由谁来确定又成了统计学应用里一项不能被忽视的问题。
直到如今,星座理论在我心中仍然是谜一样的存在,不得不暂且将它归因于宇宙中一种神秘力量的显现。然而,当我一旦放弃追问星座的“力量之源”转而为“星座行为”找原因时,大多现象的出现都能得到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
你可以很容易就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身边相信星座的那些人往往更符合他们自身星座所描述的性格和行为模式,反之这种符合的概率就会大大下降。那么,究竟是因符合才相信呢,还是因相信而符合?
许多关于星座的文章已经探讨过,因为多数星座的描述具有一种讨巧的普适性,放之天下皆准,才让它看起来具有“透视人心”的魔力。这可以为“相信”的源头找到一个粗略的可能性解释。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相信”会让你变得更加符合。
当人们笃信星座之后,就会慢慢发展出一种用星座去看世界的模式,对待周围发生的事情也会不由自主地用“星座学”去解释。我们会因为对“星座性格”的相信,就发展出那样的性格。星座此时正如一个靶向目标,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它的暗示而逐渐与之靠近,潜意识对我们的影响十分巨大,人真的会变成自己觉得“应该成为”的人。
如果你刚晋升为准妈妈,那么在公共场合你会发现比以往更多的孕妇;如果你新买了一辆绿色的小汽车,你也会在大街上频繁看到以前似乎没怎么看到过的绿色汽车。这种现象在认知神经科学里叫做“选择性注意”。我们的大脑会更倾向注意到我们感兴趣或是想要注意到的东西。因此,当你认定某一星座非常懦弱小气,你可能就会自动忽略掉他十次的勇敢慷慨,牢记他一次的吝啬畏惧以巩固自己对星座性格的判断。
这种“证实性偏见”不只应用于我们对星座的认识,它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甚至可以说是人的一个弱点。当我们认定十二星座应该具有他们各自的特点时,会更倾向于发现寻找出能够支持自己看法的事例,而那些原本可以否定掉我们观点的事实,也在我们的过滤选择中被置若罔闻了。
因此,这里很自然就能得出一个推论:因为我们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并且在潜意识中拒绝承认自己已然发现的错误认知,才让星座对我们施以更大的影响,在我们眼中变得更加神秘。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事都是如此,星座只不过用了人性当作母题。
后来,我把这篇东西拿给一个非常相信星座的朋友看,问她这样写是不是得罪了一大批星座党,她粗略看了一遍就笑起来了:“一看就是摩羯座写的啊,我们早都习惯了!”
BTW:每个人都不相同,十二星座也各各不同,但是却发生了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十二个星座竟然可以友好融洽地坐下来一起黑处女座,这场面多么让人动容啊。
谨代表自己向广大处女座同胞表示真诚的感谢,是你们的宽宏大量和自黑精神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和谐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