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育
引言:当前,随着我国人才和就业市场对多元化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国民对全面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认可,家长对孩子的培养观念也不再局限于文化培养,呈现出多元化走向。以上多种因素的刺激下,社会上催生出各种兴趣班、特长班,这其中,学前儿童钢琴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的认可和追捧,甚至社会上一度出现“钢琴热”现象。有需求就有市场,现在我国以儿童为主体的钢琴教育园地已经形成,其规模之大也是在其国家不可比拟的。学龄前儿童学习钢琴一般以五周岁左右开始为宜,这时是儿童的脑神经发育的最佳时期,由于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教育的特性和目的,要求我们对学前童钢琴教育的培养,不能片面追求弹奏技能,而应把学前儿童对钢琴学习的兴趣、特点与音乐的特点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本论文从学前儿童的学习钢琴的现状和问题为出发点,重点阐述学龄前儿童学习钢琴的重要性和如何提升学前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主要目的是为当前我国学龄前儿童的钢琴教育领域,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下面对以上问题分别展开论述。
一、学龄前儿童学习钢琴现状分析
(一)概念界定
1.学龄前儿童: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学前儿童"这一概念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如果按照国内外现行的医学分类,他们2-6周岁统称为儿童期,把没有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本论文所述的学前期儿童特指5——7岁儿童,并且身心和智力发展适合钢琴学习的儿童。医学心理学专家们认为,学前儿童是人类智力开发的最佳期,对儿童智力开发越早,未来成效也就越大。由于钢琴对人类右脑智力开发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而5——7岁的孩子正好处于学习钢琴的最佳启蒙时期,太小不适合学习,太大又失去的年龄优势,再加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生活中的一切充满了兴趣,喜欢探索,所以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进行钢琴启蒙教育,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兴趣与钢琴学习:
兴趣是人类学习最好的老师,它存在并活跃于每个人的心中。兴趣蕴含着求知和探索,兴趣是一种个人主观情感色彩强烈的知趣活动。每个人包括学前儿童都会对感兴趣的事物给予最大的关注。孩子们如果被悦耳动听钢琴声所吸引,就会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学龄前儿童在学琴的过程中,兴趣如阳光一样,照耀他们学习的始终,并不断激发孩子们的求知和探索欲望。这种兴趣换来的是他们的优美的精神享受和强大的学习动力,最重要的是钢琴学习能给他们一生的音乐素养带来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学龄前儿童知识阅历不断增长,他们的兴趣、爱好都会产生新的变化,但是,不论这些变化有多大,这段学习钢琴的生涯,都将会对他们未来的人生产生极大的益处。
(二)国内外相同领域内理论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钢琴起源于意大利,由此西方发达国家对钢琴的研究和实践比我国要早,理论也比较全面。在儿童钢琴教育领域,很多国家很早就进行了实践和理论探索。例如在美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开始探索小学钢琴教育,同时关注钢琴对儿童自身产生的影响。这时期,一些优秀的钢琴教育教材也应运而生,比较优秀的如《公立学校班级钢琴教学法》(吉T斯、吉尔曼著)、《柯蒂斯班级钢琴体系》(柯蒂斯著)等等,这些教材普遍关注钢琴教育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对钢琴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人的发展关系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教材传入我国后,对我国的钢琴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钢琴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相比,甚至于我国的钢琴教育实践相比,我国的钢琴艺术研究一直处于滞后状态。我国的钢琴艺术研究理论,长期以来主要是介绍西方钢琴理论为主。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体制不断完善,钢琴艺术理论研究逐步开展。廖乃雄1979年发表的论文《试谈钢琴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开了钢琴教学领域理论研究的先河,此后,大量有关钢琴教育教学的论文陆续发表。但是,对于学前儿童学习钢琴的理论研究著作和文献十分稀少,几乎是空白。
3.国内理论研究的侧重点和忽略点
查阅知网,当前我国大部分钢琴理论研究,一般都是侧重于关注钢琴教育的教学领域或者某一局部问题,这其中大部分文献和期刊都是着眼于钢琴教育的技能技巧方面,例如徐小妹的《基于艺术教育推广的钢琴教学法普及策略分析》、廉珺伦的《民族化视角下的高师钢琴教学创新道路分析》、张小兵的《视唱练耳教学中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等等文献,都是着眼于教育教学方法或者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