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想法

遵循内心深处的声音

2019-12-20  本文已影响0人  贤言萝卜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


这是一个关于告别的故事。

小女孩瑞穗因意外溺水而被医生判定为脑死亡。虽然生命体征正常且有心跳,医生仍从医学角度建议其父母放弃继续治疗。

瑞穗的妈妈熏子内心深处知道孩子已经不在了,但却一直无法接受,因此借助先进的医疗技术的帮助,继续维持孩子在脑死亡的状态中的身体健康存在。

这期间来自亲属和周围人的质疑,以及对器官移植的了解,熏子一度怀疑自己的做法。但是通过与特教老师和心理医生的交流,她坚定了继续让女儿维持现状继续存在下去的信念——幸福是多种多样的,她选择遵从自己内心的渴望,来继续保护她的女儿——她还没有放弃女儿仍然活着的信念。

直到三年后,当瑞穗的生命体征突然恶化时,熏子终于平静地接受了瑞穗已经死去的现实。

熏子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来慢慢接受女儿已经逝去的现实。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她拼尽全力去照顾女儿瑞穗,使一个完全失能的孩子即使在脑死亡的情形下,依然保持着身体的健康,既没有肌肉萎缩,也没有四肢水肿,更没有褥疮。用特教老师的话说“这完全是一个奇迹”。


但这样做有意义吗?

瑞穗的姨父说,做这一切都只是熏子的自我满足而已。对着一个脑死亡、不会有任何意识的人说话,为她擦洗干净身体,给她喂饭喂水等等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都是为了满足熏子因为无法接受现实而不得不存在的心理安慰。作为一个“外人”,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也合乎逻辑。

瑞穗脑死亡了,但是她的心脏仍然在跳动。作为父亲,我很理解熏子的感情,怎么可以认为孩子已经死了呢?既然还有心跳,那么她是不是有一天会从长眠中醒来呢?抱着万一的希望,带着不舍的眷恋,熏子选择了带孩子回家照顾。照顾失能的人有多难、多累、多令人灰心呀,这些熏子都选择扛在自己肩上,一扛就是三年多。

当你真正爱一个人的时候,就会愿意为她做任何事情;当你看到所爱的人受苦的时候,尽心竭力地帮助她照顾她可以让自己稍微好受一点;当你看到心爱的人行将离去的时候,一丝一缕挽留的希望都值得付出所有去争取。

熏子的选择是做母亲的天性流露,正如我们在新闻里时常看到的一样,为了能让自己亲爱的孩子或父母能从病魔的手中挣脱出来,很多人倾尽所有。很多疾病其实和脑死亡的瑞穗一样,治疗的意义并不大,通常也只是延续生命而已。但是亲人们却义无反顾的投入了自己的一切,只为了从死神手中夺取那一点点微小的存活的希望。

这样的投入完全是非理性的,也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而倾尽所有,实在是愚蠢。但恰恰是这种看似愚蠢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为了我们所爱的人,我们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像瑞穗的姨父所说的“自我满足”的观点,其实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没有看到问题的另一面。

熏子这样做,除了是由于内心深处的不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她能感受到孩子小小年纪就遭遇这样巨大的不幸而一定会有的不甘与挣扎。

溺水的人总是会死死抓住两把淤泥,因为在溺水时的恐惧慌乱中,人们总是希望能够抓住什么来摆脱死亡的困境。

瑞穗脑死亡固然没有了意识,但她一定也像无助的溺水者一样,渴望有那么一个人可以伸出援手,帮她从深渊里爬出来。作为母亲,熏子感受到了这种祈盼,于是她做出了自己的回应。

曾经有一段时期,欧洲会在坟墓中设置透气孔和一根绳子,绳子的一端握在死者的手里,另一段连在坟墓外面的铃铛上。这种装置的作用是万一死者从长眠中醒来,可以拉动绳索,告诉外面的人他还活着,从而挽救一条生命。

熏子做的,就是给孩子一根这样的绳索,给她一个万一的希望。

熏子追随的,始终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