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十年,选择一座城,耕耘一份事业

2019-10-22  本文已影响0人  Scalers

今年借着《持续行动》新书分享会,我会跑20多个城市,目前已经完成一半。在各地奔跑的时候,我也在观察不同城市发展,以及人物风貌,并结合2017年我《刻意学习》去的11个城市作对比。

目前比较强烈的一个感受就是:二线以及准一线城市的发展比较迅猛,虽然在经济体量上逊于一线,但是势头良好,硬件齐备,加上政策红利,人才吸引,大有可为。

地铁、高铁、民航、新城区、产业园,白纸好画画。这基础设施些在二线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并不会比一些城市的差,它们就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不过这些都相对容易建设,毕竟借贷砸钱就能出成果。而更难的就在于软实力和文化的建设。软实力要靠两个方面,一是解放思想,吐故纳新,二是人才引进,扎根发展。

城市要发展,一定要有新鲜的血液注入。城市里的老家伙,吸到了城市发展的红利,会变成既得利益者。人一旦变成既得利益者,就会倾向保守,抗拒变化,哪怕长期会损害大局,也在所不辞。要化解这个问题,既需要决策者的魄力,也需要新生力量来发挥中坚作用。新生力量有干劲,愿冒险,不怕输,易成事。而经济发展的生态一旦构建起来,必然会有新业态、新企业、新经济的涌现。

过去三十年,我们会看到许多年轻人向往一线城市的生活,在这些城市打拼最后扎根下来,成为所谓的新“中产阶级”。但是,在这些准一线及二线城市,是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如果你看现在一线城市的人才政策,无不是采取“控”“堵”“管”的模式。控就是全方位严控新增人口,不让你进来;堵就是大力度疏解城内人口,让受不了的人出去;管就是织成一张网强化精细管理,提升效率。

一线城市对于职场新人的生存来说,门槛越来越高,年轻人要在其中扎根的难度越来越大。以现在北京应届毕业生为例,如果研究生毕业,在北京拿户口难,房子首付难凑,车牌摇号也难,找对象成家更难。三五年前,也许还有一些希望在北京用100万作首付买下房,现在200万作首付都有困难,而且会极大降低生活质量。更不要说,普通人家的孩子一路优秀,从中学考大学再读研究生,等到毕业的时候,举全家之力,也很难凑出这么多钱。

当然这并不代表北京变得不宜居。北京现在正在优化城市内部环境,建立了许多小公园、绿道,搬迁工业工厂,打通断头路,清理背街小巷,街面会变得更干净,空气也会越来越好。这些是为了建设世界宜居城市。也就是说,以前北京是中国的北京,以后北京是全世界的北京。以前北京的打拼是一国之俊才的竞争,以后是全球英才的竞争。全球英才的竞争必然意味着全球资本的聚集,而这些门槛,会比现在扎根的门槛还要高。

错过了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固然值得惋惜。不过不要再错过了准一线以及二线的后发力量。这里有三个重要的条件,使得二线城市后劲十足。一是便捷的交通方式。高铁在全国形成网络以后,极大地强化了城市间经济活动与人的流通。二是无线宽带网络(例如5G)的发展,让远程的协同更加具有临在感,更高效。三是依托无线宽带技术产生的新媒体,进一步放大了传播效应,让每个人都有“成名”的机会。

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二线城市生活成本低。只要存在势能差异的地方,就一定能存在商业的机会。同样,这种差距,也可以成为我们成长进步的阶梯。请你问问你自己,一是有没有利用好这些便捷的高铁网络,多出去地走访,实地考察,形成跨区联动;二是,有没有利用好无线网络的通信资源,多与不同地区的朋友保持联系,保持大脑联机;三是,在你个人成长中,有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复利作用,让新媒体成为你的个人声誉放大器。要知道重庆、西安、成都这三座城市,在抖音上可以赚够了眼球的,吸足了流量。流量的背后就是潜在经济收益。

过去三十年,一线城市吸引了所有国人的注意力。但是未来三十年,我们要相信,准一线与二线城市的发展,也会让我们刮目相看。等到建国100周年再回望今天的时候,很多人还是会拍大腿,说我当年怎么又没有赶上这一波机会。不过那个时候,很多人这一生行程即将接近尾声,也难以再有机会。

从这个角度上看,即使你不在一线,也不代表未来没有机会。选择一座城市,就像购买了一这座城市的股票。你用你的青春为之奋斗,建设这座城市,既要让城市成为你的名片,也要让你成为城市的名片。

未来三十年,选择一座城,深耕一份事业,四阶持续行动。这是我们要用一生去回答的考卷

不要总是盯着一线,这条道路现在有点太拥挤。更不要忘记了我们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