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颈松,你听说过吗?
2018-12-18 本文已影响0人
狂奔的蜗牛428
读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其中有一个场景作者写到了吊颈松,说是无论什么人一到这颗松树下,就想上吊,还有每年有人专程在这棵松树上吊,中国人忌讳死亡,文学作品中很少写死亡这种晦气的事,中国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随便自戕是大不敬的,可是日本人却写的轻松加自然。
以前在微博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在日本富士山风景区有一片叫青木原的树海,被称为“自杀森林”,因为地形复杂,人迹罕至,且植被繁盛又兼具高度隐密的特点,许多日本人选择在青木原树海上吊自杀。我真的很难理解那么多人前仆后继的去自杀,到底为哪般。难道自杀也需要仪式感,还相互传染吗?
传说中,古希腊人喜欢在宴席上模拟上吊,以助酒兴,方法是:一个人自己上吊头台,并把头伸进绳套里,另一人跟着将脚踩的台子踢倒,同时解救被绳子绑住脖子的人,如果这个传说是真实的,那真是够奇葩的助兴游戏,万一操作不当说不定会出人命,实施者会不会被集体起诉?
人们为什么采取这种方式结束生命,不得而知,但是自杀是日本的一种文化现象,确实是真的,不管看中国的抗日片,还是日本电影都有日本人刨腹自杀的桥段,日本人认为自杀是一种对失败负责的行为、一种谢罪的形式,有一种强烈的崇尚毁灭之美,所以日本现代文人用自戕之举来书写自己人生中最后一章,其中就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和著名作家太宰治和三岛由纪夫。
也许正是这些文学作品对死亡的凄美渲染,才会造成日本高居不下的自杀率。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毕竟中国有句老话好死不如赖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