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西藏西藏甜茶馆

藏族人的是是非非

2017-08-05  本文已影响4721人  岗鉴

注:如非特殊说明,文中所指的西藏,指的是整个藏文化辐射区。藏文和英文版中亦同。

       少数需要进一步论证的议题,欢迎寄信到khyon_khangey@outlook.com,进一步获取我的联系方式。

      若有有关内容伤害到某些特殊群体,希望你大局为重。

       广泛接受任何形式媒体转载并评论,署名权保留作者名字Khyon_khangey.



藏族人的时间观念

早先在某个翻译公司兼职打零工的时候,里面主管藏文翻译的人对藏族人有怨言和唠叨就一直不停。细究起来无非就是藏族人时间观念极差。

时间观念的匮乏,直接导致了整个群体的效率低下,这就像精神上的瘟疫一样遍布整个藏区。大到寺庙政府、小到左邻右舍,无一例外。


勤劳的公务员考试

说藏族人勤劳时,往往只看到了我们的农牧民,却并没有看到成批成批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削尖了脑袋考公务员这一不堪入目的境况。大多数人其实就想通过考公务员来让自己去充当社会的分配者。每一个时代有做蛋糕者和分蛋糕者两种角色(社会资源的生产者和分配者)在平衡着社会。

但是大家都渴望当财富分配者时,难道我们还要依靠纯自然经济GDP和国家援建账目来继续盘剥西藏人民吗?

如此说来,新旧西藏区别真的不大。


变态的叩头礼

以前对各路藏人长途跋涉前往拉萨,一路上叩长头故居的照片,幼稚的我总是看的充满感动。

每一个藏族人在群体无意识中接受了佛教。但是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佛教的教育有最起码的认识,在还未准备好牺牲自己的膝盖以前,先一定要尝试牺牲下自己的脑子。不知其所以然的盲目崇拜,不仅不会升华自己,反而只会玷污佛教的真正意义。

直到有一天,我反思了其原因,恍然发现这扭曲了佛教经义的世俗行为一点儿也不值得被歌颂。


藏族人的“自信”

每一个藏族人都巴不得这世上的一切口碑都顺着他们、每一种传媒都弘扬他们、每个人都认可并坚信这个民族的价值认同、他们巴不得这个世上所有的人都极力肯定自己自己,却极力否认和排斥别人对自己的民族的教化和训斥。真不知道这个百无一用、轻视创新、浮躁功利、半步青云、爱依老卖老、崇拜亡灵的民族哪来的这么大的自信?


藏族社会的版权灰色地带

不尊重版权,甚至往大了说,毫无劳动版权法律意识是藏族人又一个巨大的缺陷。在任何别的民族里,文人和艺术家都可以凭自己的才华得以谋生,过上体面的生活。在藏族社会甚至高级知识分子汇集的各个民族大学,盗印教材是惯常的。近几年社会上盗版书商如腐肉上的烂虫一样骤然增多,每一篇版权文章都在声明版权的法律框架下,人们仍然毫无戒心地转载盗用。至于娱乐界就更乱了同一原创歌曲会被无数后来人传唱。上个月从这个歌手嘴里流行的歌,下个月就有另一个歌手传唱,不换词、不换调。

藏族人仿佛就是在拼了命地跟世界版权协议《伯尔尼公约》作对。


穷酸的知识分子

文化创新的动力,是文艺工作者能体面的获取同等的脑力劳动报酬。藏族人真正的文人(不是官养的那种)一般都是身兼多职的穷光蛋。即使藏族文学表面上欣欣向荣,独立作家却绝无立足之地。藏族文艺界之乱象,套用圣经的话说就是----“太阳底下永远都没有新鲜事”。

我一直认为这是分子的不作为和乱作为,是藏族社会整体溃败的根本原因。在这个知识付费的大时代这样走下去,藏族的文化唯恐命运多舛。


集体无意识----念经

把念经当成一种非常平常化的生活原貌有,是我自始至终都无法彻底理解的佛教习俗之一。那么几个颂词来回念诵而不解其意,不践行其颂词中的处事原则。

人们干嘛要念经呢?

每逢新年各个大小寺院都发来,每年念多少多少某某经文的告示,似乎从来就没有人去质疑。我无意去评判经文的意思,但我都无法理解整个民族都被裹挟在这个令人不解的集体无意识中,不能自拔。


民族院校的黑洞

这是一个巨大的驳论,民族院校扩招藏族学生的名额越多,产生真正有学问的人就越少。民族院校扩招本应是一个好事,无奈好事多磨,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思考空间。

至于内地普通专业的藏族大学生,因为竞争力差——大多数去内地学习普通专业的大学生也在肆意挥霍完他们的大学四年之后,悻悻回到家乡,削尖脑袋去考公务员。我们的民族高等教育到底怎么了?

不得不说,比起中国境内的其他少数民族-------藏族的教育,是自上而下的一场整体性失败。


“有钱”的藏族人

穿着光鲜艳丽的服饰,手握着当季新款的苹果手机,时不时戴点金银饰品,还有将大量的生活资料运到煨桑台上付之一炬,大量的“圣物”碰到湖里........无怪乎外人对藏人的直觉是藏族人有钱!

其实谈何富裕?看他们空空如也的脑袋和钱包,是多么的相似!


藏族人的双重标准

首先自己学不会在各种场合下使用规范藏文,当别的民族的人一使用并且出错,便像无数个丧家犬一样群起而攻之。其实,别人对自己的践踏,往往是因为自己事先积累的错误。而事后的极端反应,恰恰证明了我们是多么地不宽容。


纯藏文教学的痛与痒

近几年,中小学开始试行通编藏文的教材改编。本来这是义务教育阶段可喜可贺的大事情,我理应悔恨没有赶上这么好的教育机遇。但我担心,那些单靠藏文授课的老师并不具备完善的学科素养,藏文版本的教材能否胜任启蒙阶段的学科培养目标也是大问题。

在我的印象里,藏族最无能的人,恰恰是自诩有知识的民族教师和翻译教材的那帮人。


“精英”们的说与做

这是一个多么矛盾的存在!说要传承藏语和藏文化嗓门最亮的人(其实绝大多数还是城市里领导或单位的家属),就是他们第一个踊跃地把自家的孩子送到不教授藏文的普通学校。


倚老卖老的民族顽疾

长辈们经常喜欢跟我吹嘘他们年轻时候怎么样怎么样牛逼,说的极尽传神。所有的长辈都不外乎这样挫败着年轻人的锐气。

直到有一天,我鼓起胆子告诉其中的一个人,在以往时代需要花30年学习的东西,在我们这个互联网信息大爆炸时代,三年就可以学到。

藏族人的大后退,我们的前人们有脱不开的干系。


藏族人的靖国神社就在我们的心里

非常不幸,我们的民族有非常过分的亡灵崇拜,动不动就喜欢提久远的丰功伟绩,来企图给自己做无意义的镀金。其实以前哪个民族没有一点辉煌的事情啊!说实话,每当我一看到这帮人的自我意淫,我就对那些古老的亡灵和他们的丰功伟绩充满质疑!如此自卑、矛盾、夜郎自大、无知的民族,想必不可能有自信、明礼、脚踏实地、明智的祖先吧!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听说维吾尔族把《格萨尔》的很多篇章都翻译成维吾尔文时,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很多藏族人对维族人的认识尚且还在阿凡提和巴依老爷的阶段,维吾尔人的《福乐智慧》更是藏族人不知道的外族经典。吐蕃时代的藏族文化,昌盛之极,无非是虚心引进异邦的文化成果,努力化为己有。而现在知识分子除了写点闷骚的文字消磨时间外,投身于翻译这项伟业的人实属少到可怜。

因为没看到别人的发展,难怪我们越来越夜郎自大,固步自封。


藏族人的文艺选择

你去任何一家正规的中文书店,门类齐全,分类科学。

你去任何一家藏文书店,经书占一半,文学占一半,再没有了其他的分类。似乎宗教和文学搞好了,藏族读者就不需要在关注这个世界一样。同样的,今年来藏区新开通的微信公众号中娱乐类账号占一半,文学类账号占一半。似乎除了歌舞和文学,藏族人就没有任何精神追求似的!


精英的苦衷

藏族人中按比例算,有才华的人很多,但他们都不成器,无非就是因为他们身后有一个短见的家庭,前面有些荒唐的政令,骨子深处有一颗特别容易妥协的心,甚至是好不容易得来的独立经济来源,也会被上师和寺院、父母和村庄舆论、面子和人脉圈瓜分殆尽。

既无独立之精神,又无直面独立的条件,精英的才华成为摆设不足为奇。


微信

藏族人历来就不缺少消磨时间的智慧,如今微信席卷藏区的各个角落。我觉得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消磨时间都已经“互联网+”
了。


忠告

当着一个藏族人的面说藏族人的某些方面不好时,不管多么言之有理,对方都会反驳你,奋力维护既有的错误。问题的问题在于每个藏族人自尊心极易受到伤害,为了维护这份苟且的自尊心,大家都选择当捍卫者,而不是反省者。结果越来越听不进真话,离真相越来越远。反省者近乎绝迹,于是我们缺点越来越明显。


不团结的根源

我承认,刻意制造不团结的智慧,藏族人果真天下第一。其实所谓的三大藏区,全是藏族人地方保护主义的地域化,是藏族人一手炮制出来的地域歧视。整个高原肢解成卫藏安多康巴,自治区又肢解成后藏前藏,东藏北藏......

想川大石硕一流,就是非常明显的抓住了藏族人的这个把柄,幸而没有得逞。


冬天的总结

在安多,藏族农民每逢春末夏初,人们便集体前往牧区,不计生态代价,狂挖虫草挣钱,将挣回来的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全投资在建造木头房屋上,然后在村里集聚,吹嘘并谎报房子的价格。

藏族牧民,不计后果的疯狂招揽挖虫草的队伍到自家的牧场,征收高额地租。春草队伍一离开,他们就拿那些钱到西宁去挥霍整个冬天,顺便坐等来年又一批挖虫草的队伍。

我无意评价农民和牧民的生活方式。一个冬天,村口的口悬若河的农民,和西宁高档酒店电梯里拖家带口拿着念珠的牧民,是这片高原上“独特的风景线”。


藏区的生产力

在汉区我经常告诫消费者,所谓的藏式商品,除了土特产,不外乎都是给湖北江苏等地运来的廉价货物,贴上了五毛钱的藏式花纹,买了等于被骗了。细究起来,在我生活的地方,藏族人的独立生产力低到连火柴都没办法自己生产。

我想那些琳琅满目的“开过光的”藏式佛具商店,给人们好多错觉。


知识分子和群众的距离

早些时候看到有个公众号,说真正代表西藏说话的往往在武侯区的冥虹灯间驾驶着“牛头”车;而真正的藏族人却很遗憾在草原上放着真正的牦牛,我深深的同意。

知识分子和民众的差距这么大,无怪乎外界对藏区的认知差异那么巨大。


藏族人的野性

藏族人骨子里的那种野性,导致我们的民族形象不甚良好。如果那是基因的传承,那我们那些骁勇善战的祖先真的一点都不值得尊敬和高估,因为他们充其量只是莽夫。

现在社会,是秩序的社会,野性十足和莽夫的英勇迟早都会成为历史的碎渣。


藏历纪年法的是是非非

在天下大同的现代社会,唯一一个跟主流过不去的,大概是所有的美制单位和藏历纪年法。每到人们自我意淫,在文章底下写上藏历某某年的时候,我突然间觉得现代社会的又一次冷落了藏族。


藏族人的“素食主义”

吃素食应该是一种合理的个人选择,而不是藏族普罗大众坚守的道德信条。“仁波切”们站着说话腰不疼,宗教积极分子们甘愿被洗脑。但请你们嘴下留情,不要那么草率的改变一个民族经历万年的饮食习惯。


没有个性的缘起

我在大学注意到,几乎每个藏族大学生兴趣爱好都出奇的一致、行为方式出奇的一致、书架上摆设的书籍也都出奇的一致,甚至狭隘的政治立场和夜郎自大的本性、不登大雅之堂的样子也都出奇的一致。怪不得藏族社会的舆论出奇的一致,一个没有个性的民族必然玩不出什么新花样。

每一个缺少个性的藏族人终将会被历史洇灭。


娱乐至上的民族

在藏族人中最有头脑的人都去当了艺人,艺人的喜爱程度远远超过知识分子。这个黑色幽默的现象,不难解释为什么藏族社会文化知识水平日渐落后,而娱乐至上日盛。


由街头的广播想到的

如果注意细听,藏族街头各种音响喇叭里播放的歌曲,无外乎下三滥的情歌、荒唐的经文录音、顿·永丹嘉措之流口悬若河的道德宣讲。

我一直认为,寄生在藏族娱乐间隙中的所谓“歌手”既无光环,也不高明,他们是藏族整体性自欺欺人的标本。


又一个驳论

现在开始有逐渐增多的藏族年轻人从事设计之类的工作,理应可喜可贺。但是,市面上除了极少数有含量的书籍之外,绝大部分封面花哨的书并没有多少文化价值内涵,光做表面文章才是藏族出版物日薄西山的根源。


对比

人们总说文明要多样性,不分优劣;其实我们应该是要相互比较的,一比较才会发现自己所谓的精华恰恰都是垃圾。

就不举例子了,藏族的任何东西都是例证。


伊丹才让新考

很多年前觉得伊丹才让的诗特牛逼,读完之后让人禁不住对这个民族充满自豪。直到后来我才发现,当一个诗人一辈子赞扬某个民族而获得巨大的口碑时,它就变成了集体意淫的代言人。

说某个群体好,然后极力赞扬,这并不难。难的是你的文字一定要让人们警觉——过多的糖衣炮弹让人固步自封,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藏族的女权

在别的国家,女权是一种社会进步的动力,而在藏族里却是加速社会分裂的舆论筹码。

我们要明白,并不是写写男女平等的文章就真的实现了女权的进步。要让人们思考,要从自己做起,杜绝性别歧视。要把女性家庭地位的平等化作为家庭内部和全社会的共识,女权才会落到实处。藏族妇女的权利低下,女权事业举步维艰,大多半原因是社会造势不大,舆论影响轻微,加上妇联工作者和机关女性职工漠视的群众当中的妇女。

我想,有时候刻意强调女性的身份,会加深人们对女性的歧视和不信任感。相反,越不强调区别,区别和裂痕会越来越淡化。女性们与其强调差异,不如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借此抗衡男权主导的社会。

我母亲半辈子任劳任怨,从没听说过还有一个专门属于她的节日。


换一个思路

很多现代化国家和民族都把儿童的启蒙抓得很紧,这是很科学的。藏族社会逐渐发展为儿童创造优质的早教环境已经成熟,所以奉劝那些爱玩文字游戏并且挤破脑袋出版诗集的伪诗人们可以转换换思路,多学习别的民族的文学儿童文学创作,然后争取更多的藏族儿童读物被开发出来。

千秋大计啊!


一则笑话

我绝对相信靠辩论可以整理思维,但绝对没办法获取真理。正如某人坦言——藏传佛教寺院拍手辩论,辩论了一千年,我们因此落后了一千年,到现在仍然没有解决任何实质性的问题。


拓荒者

不要总是把外国学者对藏族文化的痴迷当成一种值得自豪的事情,一来有可能他是学生学者个人的主体选择,二来自己的文化自己研究吃力,反倒需要别人来挖掘就挺可悲的。不管外国人来了解藏族有多深,我们对外面的世界的整体性认知尚处于幼儿阶段,不足以引以为豪。

其实最应该自豪条件是外国学者自己,因为它就像一个拓荒者,接触者很多藏族人自己都无法继承并且领会的文化遗产。


“仁波切”是非多

听说北京朝阳仁波切很多,所以每次路过都避之不及,生怕沾染了他们玩弄世俗的晦气。


我们的中世纪

每一次看到涉及中世纪的历史记录,再回头看看我们的藏族社会。我发现当宗教开始大规模的介入社会生活的时候,历史的轨迹总是惊人的相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