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的说话之道》:怎样和人家辩难
辩论,在中国的读书人看来,是被轻视的。
所谓的“舌辩之士”、“苏张之徒”,并非主流社会推崇的对象。然而,辩论,对个人、国家而言,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任何事情,经过辩论,只会越来越明了。很多事情不说,人们就看不到,每个人不同角度的思考,将加深对方的傲慢与偏见。
人如果听不到不同的声音,世界的可能性便会大大降低。
我国人存在以下四点很深的毛病:
01思辨力不清楚。
凡是碰到一件事,权威、专家等怎么说,我们就怎么相信。别人说的话,我们很少细细分析过其正确性。
在中学填鸭式教育模式下,大部分国人渐渐养成了,书本怎么说,他就怎么信;老师怎么说,他就怎么听;遇见不确定性,就开始寻找标准。这样的一代又一代,长大后需要独立之时,谁来给他说?哪本书教他进社会?
02只会读书写文章而不会说话
现在的学生,可能写文章都不会了,错别字、病句,在一篇文章中,数不数胜。
这其实有三点原因:
第一,交流越来越少。父母忙于工作,孩子忙于学业。在学校这种单一评分机制里,少说话,多读书,分数的回报十分可观。
第二,读书人对辩论的轻视,为“君子”不乐为。大家很容易把辩论当做一个不干净的东西,认为是一种“巧言令色”,或者“争吵”。
第三,社会不需要口才。在学生的前20年,晋升的主要途径就是分数、论文质量,这些都不靠说话。但是是否想过,你找工作不要面试?你不用汇报工作?你不用开会?你毕业不用答辩?这些都与辩论有关。
03我国人主张事事退让,终以少管闲事、少惹是非为妙,因此真理湮灭,是非颠倒,也就很少有人去管它了。
04我国文人,向来只读书,什么国家社会、什么世界国际,一概置之不理,因此对于常识方面很是缺乏。
其实,只要发生对话,随时都可能成为一场“辩论”。那么,如何更好地输出自己的见解,让别人感到舒服,让自己感到轻松呢?
01不要使人家心里先存一个“不”字
你要明白,你一开口就惹怒人家,这是一个绝大错误。
因为当一个人脑海里、牙齿后面蹦出“不”字时,所有他的自尊心都需要他坚持到底;也许他后来自觉那个“不”字是错误的,然而,他的自尊心却不允许他改变过来。
02不要去攻击人家的短处
说到人家短处,这是最易引起人家恶感的,而且也越出了辩论的问题范畴。
一旦触及到人家短处,这便上升为人身、人格问题。人家肯定不会屈服你,同样也会对你展开人格攻击,因为一旦他输了,他也就默认了你对他的侮辱。你觉得这样说话,能说服别人吗?
辩题将越跑越远。
03语句有力,得人信任
第一,少说道歉的话。人的注意力在开场,是最集中的,一开始你便故作谦虚,引言一大段无关文字,而不紧紧抓住观众的情绪,表达观点,人家自然不会注意你后面的话,而会缓缓进入睡乡。
第二,态度诚恳,材料真实。你自己准备的语言,首先你要自己认同,这样才能感染听众,倘若你都不相信,说出来,别人能信?接着,你说的每一个材料,必须要真实客观,若有人发觉你材料的虚假,你后面说的再好,也得不到支持。
04从别人的角度思考、开讲
既然首先不能让人家心里先存一个“不”字,你就要考虑你的第一句话,如何得到人家注意和认同。对方在一连串地“是”后,你之后所讲的内容,他们就不容易“不”了。
这便是抓住对方的心。
所以,你一开始,最好从人家角度,为人家利益思考,赢得对方信任,之后巧妙地从侧面进攻,委婉地表述。
在为对方保留足够的自尊下,对方听着舒服,觉得你为我考虑得如此细致,自然不得不认同你。
05饱满、自信的精神状态
一个人如果辩论时,底气不足,自信缺乏,那他何有感染力,何有力量反驳,何有力量给予听众,让人家接受?
你无精打采、身心疲惫,过来辩论,如何得到人家信任?
所以,辩论前,记得,养足精神,气血方刚。
06辩论的方法
第一,演绎反驳;
第二,归纳反驳,根据一系列事实,总结,驳斥对方;
第三,直接反驳,推理论证对方的观点错误;
第四,间接反驳,先证明对方观点正确,然后从对方语句中找出矛盾,使对方观点不攻自破。
在每天的交流中,总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潜在辩论”,在你不断输出观点之时,多思考别人的论点。因为赢,并不可贵,可贵之处在于,这个世界的精彩,来自“和而不同”。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