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天下先——《如意娘.武则天》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在男权社会,女子不过是权力的陪衬品,每个君王身旁都有一个倾国佳人,陪他上演这数不尽的爱恨情仇,再由史官的笔写出,就全然是另一番味道,所有的罪都落在了红颜祸水的身上,让她们百口莫辩。
这不公平,是时候该有人站出来撼动天下,于是武媚娘来了,为这盛世大唐上添上一笔浓浓的朱砂墨。
十四岁那年,她入宫为唐太宗的李世民的才人,赐名武媚。单凭一个“媚”字就足以判定她是个千娇百媚的才女。
太宗得了一匹良驹,名叫狮子骢,烈性难驯。于是下令,若有驯服者,必有重赏。武媚娘得知此事,自荐道:“我能驯服,请皇上赐三物,铁鞭、铁锤、匕首”。她驯马的方式很简单,用铁鞭打它;不服,就用铁锤按着锤;还不服,则用匕首杀了它。
众人闻言,皆惊。想不到,一个柔弱的小女子竟有这般决断无情的心,让人如何不心生畏惧?许是察觉这女子身上的戾气,驯马一事过后,太宗对她渐渐疏远。敏锐的媚娘也察觉到这一点,她隐藏起身上的傲气,用柔情的一面伪装自己,小心翼翼的行事为人。即便这样,也没能再次晋封,依旧是个小小的才人。
太宗一日日垂老,太子迟早要继承大统,若媚娘想要长久的待在宫中,便要依靠李治,于是她开始制造与太子李治的偶遇,想方设法地在他心中种下一个爱情的种子。由于两人年纪相仿,正是青春年化,自然心中生出情愫。只是碍于宫规,爱情的种子不敢萌芽,只能藏在李治的心底。
太宗驾崩后,武媚娘与其他没有子嗣的嫔妃一起入感业寺,削发为尼。然而,她并非佛门中人,此时她才二十六岁,红尘未断,凡心未了,如何能甘心日日面壁诵经。她无时无刻不渴望着外面的繁华世界,她以为李治忙于公务,忘记找她,便默默等待,这一等就是四年。她不甘心继续等下去,想尝试主动与宫中联络,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如意娘》。
“看朱成碧”是指她魂不守舍,时常将红色看成绿色。在唐代,皇帝穿黄色的龙袍,三品以上官员服紫,四品五品服绯,六品七品是服绿,八品九品服青。绿色是卑微的象征,武媚娘此时的身份大不如前,在她眼中,一切都是卑微的,包括她自己。
她小心谨慎的用了“忆君”二字,具体没有提到“君”的姓名,即便这首诗传到了别人手中,也不会怀疑是写给李治的,毕竟她曾经是太宗的武才人。
石榴裙是唐代女子最爱的服饰,裙子色如石榴之红,穿着雍容华贵,宛如绽放的石榴花。武媚娘削发为尼,穿的是素衣,却时常打开箱子,对着往日的石榴裙落泪,可见她怀念着宫中的生活。
李治不顾世俗言语,将她从寺院中带出,给她权利,任由她手握朱笔,批阅奏章。可是重回宫中的武媚娘再也不似当年的单纯温柔,她如同涅槃重生的凤凰,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不是简单的恩宠,她要至高无上的权利。
武媚娘日日陪伴在李治身旁,为他生儿育女,去没有半分的情。多么可悲,李治爱上了一个只爱权利的女子,为了让她欢喜,他只有将权利慢慢的给她。先是废王皇后,立武媚娘为后,又让她入朝堂议政。
几十年后,李治重病驾崩,临终前的遗诏是:太子李显与柩前继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决定。这江山是李治送给武媚娘最后的礼物,也是最后的恩宠,他知道武媚娘会喜欢,她手中拥有军国大权,便不会有大臣再为难于她。
武媚娘当了七年的皇太后,便自立为帝,在封建的男权社会,开启了自己的红妆时代。爱她之人已不在身旁,她已到垂暮之年,再也不能指点江山。最终将大唐江山还给了李氏家族,自己住进了上阳宫仙居殿,在哪里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她回忆起往事,才发觉与李治携手治理天下才是最美好的时光。不知何时起,李治的柔情关爱早已刻在了她的心中。恍然醒悟,原来她一直爱着李治。可惜,意识到这一点时,一切都太晚了。
---------- 摘自《枕上诗书.徐若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