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文书法

清联赏读十四

2023-06-10  本文已影响0人  三春梦雨

题黄鹤楼 顾景星

鹤舞关河动;

云飞楚塞长。

一、注释

1.黄鹤楼——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

2.顾景星——明末清初湖北蕲州人,字黄公,号赤方。明贡生。康熙十八年,荐举博学鸿词科,以病辞。记诵淹博,著述甚富。有《白茅堂集》、《读书集论》、《贉池录》等。

3.关河——关山河川。

4.楚塞——楚地隘口。

二、赏读

1.格律

鹤舞关河动;

仄仄平平仄

云飞楚塞长。

平平仄仄平

上下联单句内,24节奏点平仄交替;

上下联对应24节奏点,平仄相反;

上联句脚:仄,下联句脚:平。

2.对仗

鹤舞关河动;

云飞楚塞长。

上下联,“鹤舞”和“云飞”主谓结构词组相对;“关河”和“楚塞”偏正结构词组相对;‘动’和‘长’动词相对。

3.联意

题黄鹤楼 顾景星

鹤舞关河动;

云飞楚塞长。

黄鹤楼就像一只展翅飞舞的黄鹤,而整个关山河川也在随之而动;

伴随着黄鹤飞舞的,则是那沿着长长的楚塞飘动的白云呀。

4.评赏

黄鹤楼地处蛇人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在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吴大帝孙权修筑夏口城,于城西南角黄鹄矶建的一座用于瞭望守戍军事楼。

上联扣题“黄鹤楼”而写,前二“鹤舞”把黄鹤楼比作一只展翅飞舞的黄鹤。后三“关河动”,写的是黄鹤楼前的长江,是说鹤一起舞,关河随之而动,用比衬的手法,烘托出了黄鹤楼的宏伟气势。

下联,承接上联的“鹤舞”,写黄鹤楼上空的云。前二“云飞”,是说黄鹤飞舞,白云相伴而飞。后三“楚塞长”,写的是黄鹤楼前的楚塞,也用的是比衬之法,一个‘长’字,突出了黄鹤楼的‘高’,高则望远吗。

整幅联使用比喻和衬托的修辞手法,把黄鹤楼景色描写的即生动形象,又气势恢宏,同时也点名了黄鹤楼的重要军事低位。之所以以“鹤飞”之意贯穿全联,概在于后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神韵,表达“星移斗转,江山易主”之叹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