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他妈的”
云中来鹤/文
记得鲁迅先生曾经在1925年发表过一篇著名的檄文《论“他妈的”》,文中言实凿凿地阐述了国骂“他妈的”的历史演变和与外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借此把当时的国人好好讽刺、挖苦了一顿。当然现在中国与90年前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近日重读此文又有了些许感触,遂斗胆狗尾续貂,也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他妈的”一词的由来已无从可考,就连鲁迅先生也说不清了。但此词应用之广可谓无与伦比了,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应该说过或听过的。为什么在华夏大地上能够如此传承经久不衰呢?首先,它符合中国人的伦理情节。近代社会以来,每个家庭的女性成员是最应当受到保护,照顾的。大部分也是最柔弱、最值得怜爱的。毋庸置疑母亲又是每个人最亲密、最尊敬、最感恩的对象,是不允许去伤害的。而在激烈的冲突中用语言去侮辱这一对象,虽然没有直提对方如“你妈的”,而借用了第三人称暗示敌人,同样可以刺激、挑衅对手,从而达到某种心理快感,占据心理优势,既符合了中国人的伦理情节又满足了人的病态心理,与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精神又是极为相似的。其次,它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中文自古言词是不一的,古人口语和古文对同一事物的表述是不同的,所以古文难懂。但是,无论口语还是文章,无论古文还是现代文,都追求言辞简洁,直抒胸臆。这点从胡适先生与北大学生针对古文与现代文的辩论中可见一斑。同样,在各个语系中比较,也是如此,中国一句成语在外文中往往要一句或一段话来表达,这也是我们的语言优势。在骂人中也是如此,语言简练、直戳要害,哪一句比“他妈的”来得更直白、清晰呢?没有,这句最合适,所以它能传承下来。再次,它符合中国人的发音特点。“他”和“妈”的发音都是开口音,便于着力。“的”的发音是闭口音,可以给对方一个反应联想时间过程。试想,在冲突中,突然扬声高喊,尾音拉长,即能震慑对方给自己壮胆,又能在尾音观察对方反应,便于制定自己下一步跟进措施,可谓多得,妙极!妙极!
骂人不对,国骂也是不好的,这点谁都知道。但是骂人这种行为能根除吗?不能,至少短时期不能。我认为骂人无非三种用途:一、在激烈冲突中的附属品。二、宣泄自己负面情绪。三、对某人、某事、某物的戏谑调侃。不可否认骂人目前还是最廉价的发泄方式,比摔电视、砸电脑便宜得多;比打架安全得多;比辩论简单得多。我们每个人都会骂人,只是有的口上说,有的心理说;有的人前说,有的背后说的区别。所以,骂人的行为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还会存在下去,不论你愿不愿意,它仍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也劝过别人不骂人,甚至有惩罚措施,但效果甚微。怎么办呢?这么办,我们可以变通一种方式,至少骂人中不带所谓的脏字,不涉及对方家人,不针对对方隐私,这样是不是就进步了一些呢。再有,能不能用其他同样达到效果的言辞来替代呢?可以,大家都知道,北京人说话损,就是顽皮戏虐,同样能到达目的可能还有意想不到的结果。还有,用一些成语来骂人也不错,如:寡廉鲜耻,就是臭不要脸的意思。但是瞬间是不是觉得很高大上呢?这样也能刺激我们学习一些中华的传统文化,也不错。至少骂人也要有文化,如果让被骂的人听了还没意识到,还蒙在鼓里是不是更有快感呢?
正所谓:
国骂一声遍九洲,
声震寰宇几春秋。
他年若得鄙音秀,
不枉读书一生修。
p��e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