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怎么上才能更高效?

2019-12-19  本文已影响0人  希腊群岛

​兴趣需要保鲜,

方法可以变换。

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


和很多家长聊过孩子兴趣班的事,也听过很多家长的抱怨。有抱怨孩子不好好学的,有抱怨教练或老师不好好教的,还有不知道怎么陪孩子才能共同进步的......

总之,抱怨来抱怨去,主要是觉得银子也花了,时间也搭了,就是没达到理想的效果。

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三方面的因素:孩子的因素、教练或老师的因素和家长的因素。

下面以陪孩子学羽毛球为例,聊聊本人的经验。

1.孩子的因素

兴趣班,主要是看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家长的一意孤行。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但做的时候就千差万别了。

要么,家长“左”倾认为某某兴趣将来会有什么什么用;要么,家长右倾跟从旁人的做法“随大流”。

如果孩子的想法和家长不一致,那就造成了“你付出的不一定是对方想要的”局面,这就尴尬了。

所以,关于兴趣方向,一定要从孩子自身出发,但家长可以负责诊断和把关。

在给女儿选择体育兴趣班时,我们家长也为难过。

给她选过游泳和跆拳道,本意是想让她学会自救和防身,但她不喜欢。问她想学什么,她自己也说不好。

后来,我带她去少年宫,想给她拓宽一下兴趣方向,让她自己选。结果,她选择了羽毛球。

我问她为什么,她居然说了一堆理由。我总结,最主要的有三个:

一、有器械,有竞技,有意思。

二、衣服好看,动作好看。

三、不吹不晒不冷(室外运动),不疼(跆拳道)不泡(游泳)不抗(足篮排等身体对抗项目)。

貌似不是理由的理由,成了她最关注的点。

不过,我们家长也分析过。羽毛球好上手,人群基础广泛,孩子四肢和头脑也比较灵活,这个项目还是比较适合的。

更重要的是——学费和装备费用相对比较适中。

于是,这件事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2.教练的因素

有了之前的经历和别人的经验,我发现,选教练和选医生有一定的相似性。

那就是:不看荣誉、不信title、不听忽悠。

那重点关注什么呢?学员的水平和教练的指导。

普遍动作不标准的学员,说明教练要么水平不行,要么不上心。而且,练球时很少说话的教练,一定是不负责任的教练

其实,教练应该是场上说话最多、挥拍最多的人。

从训练过程中的纠正和激励,到训练结束后的点评与复习;从手把手的教学,到一箱箱的喂球。这才是好教练。

当然啦,好教练和好医生都是试出来的,需要时间和精力。不过,只有好的开始,才能让兴趣延伸下去。

好在一个大球馆里经常有许多教练带班,一次可以多观察几个。

3.家长的因素

家长的因素就一个:“陪”。如何能够有效陪伴,是家长需要考虑的。

如果家长只是单纯停留在给孩子花钱买装备、交学费和打比赛,但孩子训练时无所事事刷手机,而且没有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上,那孩子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陪,要认真地陪。

毕竟,孩子刚开始参加一个培训班,陌生感总是有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帮忙来融洽孩子与教练,以及孩子和小伙伴的关系。

例如:训练结束,可以带着孩子向教练请教,增进孩子与教练的沟通与交流。

再例如:训练中,带着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捡球。不用你多说,孩子们就会自己玩起来了。

环境适应后,你就可以在场下给孩子们录录视频,既可以活跃气氛,又可以用来复盘。关键是这个操作永不过时,因为——只有通过视频才知道自己打球时的样子。

再往后,要想拔高,就得一起看比赛了。现场不现场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起看,一起交流。这样,才有谈资,才能聊得来。

至于要不要频繁参赛或以赛代练,个人认为,如果不指着兴趣吃饭,适可而止就行了。

还有,如果能加上一些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那也是不错的。这就要看家长的规划了。

总之,兴趣需要保鲜,方法可以变换。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本文文字为原创,图片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烦请及时联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