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散记(7)
在文字里遇见驻足花下的那个人
从放假到现在,一直在看张晓风老师的这本《花树下,我还可以再站一会儿》,今天把这本书看完了。
晓风老师的书,以前看过两本,她的文风属于我喜欢的类型,每次看都会认认真真地看完。
买这本书,完全是被这个浪漫、诗意的书名吸引,读这本书,是想去遇见驻足花下的那个人。
这个书名来自于这本散文集中的一篇文章,作者把它放在集子前当作序二。文章写的是一次晓风老师出门去看鱼木花,遇雨,一个陌生女子赠她一把伞,她于是在花树下多站了会儿。文章写得很美,很有情怀,她说喜欢看花的人毕竟是少数,喜欢看花的人都是痴心人,“在巷子里,在花树下,痴心人逢痴心人,大概彼此都有一份疼惜。”又说:“我们都是花下一时过客,都为一树的华美芳郁而震摄而俯首,‘风雨并肩处,记得岁岁看花人’。”尽管隔着时空,但透过文字,我想我能读懂她说的这份共为看花人的疼惜与郑重。
这本散文集是晓风老师的新作,共有五揖。“延续张晓风一贯醇美、富有哲理的诗意风格,亲近自然、品咂经典、感怀往事、追忆故人,皆从细微之处着墨,借缕缕片羽织就大片好风景,留下永恒的温润珍爱之情。”喜欢的,就是她细微之处着墨的文风,以及她文字里的这份诗意温润之情。
晓风老师出于大陆,长于台湾,她的文字中有一些两岸历史、文化的印记。她又是医学院的一个古典文学老师,她的文字里既有一个老师的日常,也常把古典文学信手拈来。她在文中写到的朋友,又是赫赫有名的诗人作家,比如席慕蓉、余光中、蒋勋等,所以读这本书,还能了解到其他作家不为人知的一些事情。
晓风老师这本散文集里的文章,有写家国情怀的大散文,也有写生活琐事的小感悟,但都带有她那一代人特有的刚劲,正如余光中先生对她文字的评价:“扬之有豪气,抑之有秀气,而即使在柔婉的时候,也带一点刚劲。”
相较而言,读完后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她文中那些写日常生活的文字。比如《生生》中她发现她家阳台上有鸟来做窝抱蛋时,她的朋友席慕蓉正好打电话来,她那种兴奋、惊奇,电话里朋友听到了一个小女孩般的声音,这让我看到作家的纯真。比如《朋友·身体》中,她写席慕蓉、蒋勋他们三人如何组成人链,去清除小山坡上的垃圾,一边笑一边去捡一个可乐罐子。极有画面感的描写让人看了也跟着乐,何况他们三人都是我喜欢的作家。再比如《烁烁的眼睛》里,她这样写到:“我爱我的工作。因为古典文学值得传递,值得分享。更因为,不管教室里有多少昏昏欲睡、心不在焉的学生,但总还有几双慧黠的、好奇的、认真执着的、沉思的、因忽然顿悟而爆起火花的烁烁的眼睛,我是为这些眼睛而执意不悔地教下去的。”这些话说出了我心里想的,也鼓舞了我。
晓风老师是1941年出生的,今年已81岁高龄了,而且她曾罹患大肠癌,但她不仅战胜了衰老,还战胜了疾病,仍然雨耨风耕,笔耕不辍,正如这本书的代后记《雨耨风耕》中写到的:“我也是一个勤劳不休的农妇,辛苦而自得,卑微又自豪,把一双手贴近文字之田垄,搓揉并整治、栽种并浇灌、修剪并收割的人,而且,是最后将黍稷之芬芳馨洁上享天神下奉众生的人。”读到这里,对晓风老师充满敬仰,也真诚希望她健康长寿,继续驻足花下,继续雨耨风耕,让我们这些喜爱她的读者能够继续欣赏她文字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