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好不好?文言丶白话,谁重要?
之前一阵子,台湾的「抢救国文教育联盟」主张增加国文(也就是大陆的「语文」)教育时数,引起哲学网友圈一小波的讨论,抢救国文教育联盟的主张是,现在学生语文能力日渐低下,过多的错别字以及语意不清的问题使得语文教育成为一个空前的危机,特别是降低文言文教育使得学生无法领会古人文化精髓,也出现当代学生在文学与文化素质降低的种种问题。反对人士认为,当今国文教育仍着重在文言文上不符合时代潮流,当代用语普遍以白话文为主,文言文教育在现代已经没有使用的价值,所以他们认为国文教育应该更着重於白话文等现代文学上面。但是真要比较起来,文言文和白话文究竟哪个好?哪个不好呢?
有些人认为支持现代白话文教育的人纯粹是政治意识形态使然,他们觉得「既然课文都已经这麽白话了,那国文课要教什麽?」然而我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思考了一下,觉得反对文言文而支持现代白话教育也未必这麽没有道理,比方说我以前读一些台湾现代作家的散文时,我也不知道这篇文章到底值得欣赏的地方在哪?我也不知道为什麽这篇课文要被收录在国文课文里面?我也不知道为什麽我要读这个?另外明清小说也相当白话,但是我也不知道这些小说的价值在哪里。
就如同欣赏一件艺术品是一样的道理,我们看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已经非常写实具象了吧?但是如果要一个没有受过美学教育的人观赏这幅画,人们还是不知道这幅画欣赏的点在哪?而一个人如果有受过一定的美学教育,即便是现代的抽象画仍是有人能够体会其中的美感在哪。
因此我觉得如果要说白话文没有教育价值,我觉得真的是太低估白话文的价值和深度了,如果白话文真的那麽浅显易懂,为什麽还要收录在国文教育里头呢?
但是话说回来,既然白话文有他一定的价值,所以文言文就一点价值也没有了吗?我只能说只要是语文,一定有他的用处存在,比方说我的文言文只有国中程度,当我以为我能阅读古文的时候,我翻开明史和唐史才发现我看到的东西就像徐冰的《天书》一样,我竟然一个字都看不懂,顿时我觉得非常恐慌,因为我觉得当今的时空似乎没有办法将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承接起来,我心里就产生一种巨大的恐惧,好像我不能再知道更多知识,也没有办法了解古人的经验和智慧,当我感觉到我自己内心的荒芜时,我突然感觉到莫名的惊恐,而这种惊恐的感觉,就如同我花了人生的一半学英文,却还是看不懂西方人的谩骂以及交流的文章一样,让我深深切切觉得即使我会认字,我仍然是个文盲。
如果要说文言文和白话文那个比较重要?只能说要看这些文字的用途在哪,才会知道这些文章的应用性以及价值在何处。我们不用特意贬低白话而推崇文言文,因为现代白话文也反映了当代一百年内的文人思潮;但是我们也不用特地去批判文言文而独尊白话文,毕竟知晓文言文可以连接过去和现代的轨迹,过去的文言文是当时的白话文,而现代的白话文以後也会成为未来的文言文,文言和白话的争论不是件要事,了解这篇文章带给我们的知识以及这篇文章带给我们内心的丰硕才是与文体相比更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