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求你做一件事 就是要你做一个忠诚的情人。
👀
《鲁迅散文 诗 附录》
“而且我要你们一齐都证实......
我要工作啊,一直到我死之一日。”
这句话摘自“《中国新闻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一文,一九三五年三月写就,到现在换个场景还可以用,可见鲁迅名言金句多,不是没有道理的。
有些人,就是有别人不能有的天才,能将我们认识的每一个字组合成一段话,这段话或者让人平静,或者让人羞愧,或者让人愤怒。
鲁迅先生是个这样的天才,虽然我不太喜欢他。本书分为单个部分,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10篇文章,其次是诗集,最后是附录的杂文,收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批评类小短文,譬如《不应该那么写》、《再论“文人相轻”》,还有为萧红《呼兰河传》做的推荐等等,一些文章具有实用价值。(我觉得哈哈哈哈哈)
🌾
《自在独行》
上面提到鲁迅的《不应该那么写》,这是鲁迅对青年作家改如何写作的回答。有这样一段内容:
惠列赛耶夫的《果戈里研究》第六章里,答复了“不应该那么写”。
“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们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这样说——‘你看——哪,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做,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
贾平凹的《自在独行》和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是一起看的,《自在独行》大约还有百来页没有看完。对比来说,我还不明白“不应该那么写”,但是大约明白了“不应该那么读”。总之不太喜欢这本书,可能是我自己GAI不到他的美。
👋
《呼兰河传》
在看《呼兰河传》之前,一直把萧红当成一个和萧军和其他人纠纠缠缠的小二姐类的文艺女青年,我错了。萧红的确是个文艺女青年,但不是个伤春悲秋的弱女子。
矛盾为这本书做了序,其中有这样一段:
呼兰河的人民当然多是良善的。
他们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他们有时也许显得麻木,但实在他们也颇敏感而琐细,芝麻大的事情他们会议论或者争吵三天三夜而不休。他们有时也许显得愚昧而蛮横,但实在他们并没有害人或害自己的意思,他们是按照他们认为最合理的方法,“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呼兰河的人们,贫穷、愚昧、受压迫,他们世世代代按照同一种生活习惯继续下去,过去和未来,今天和明天,没有什么变化,也没有什么新鲜事儿。他们可怜,可恨,可叹,可悲,可是他们又是那样可爱,他们有时做了坏事,却不能对他们生气,他们那么无辜,他们从不主动做坏事,一生都在挣扎着想过的好一点,然而神明并没有听从他们一点点卑微的哀求。
同时代的沈从文在回湘西时,在船渡上发了一番关于历史的感慨,也同样适合呼兰河。
这些东西于历史似乎毫无关系,百年前或百年后皆仿佛同目前一样。他们那么忠实庄严地生活,担负了自己那份命运,为自己,为儿女,继续在这世界中活下去。不问所过的是如何贫贱艰难的日子,却从不逃避为了求生而应有的一切努力。在他们生活爱憎得失里,也依然摊派了苦、笑、吃、喝。对于寒暑的来临,他们便比其他世界上人感到四时交替的严肃。历史对于他们俨然毫无意义,然而提到他们这点千年不变无可记载的历史,却使人引起无言的哀戚。
这无言的哀戚,现在也没有被甩掉。历史是一条河。
✨
《湘行散记》
大学有个室友很喜欢沈从文,我无动于衷,甚至有点不解。现在,我也很喜欢沈从文。对别人的喜欢不痛不痒,可能是真不喜欢,可能是不适合,也可能是不了解。
沈从文以一种平静的、客观的视角记下了他再次返乡时的所见所闻,没有激烈的批判,没有过多的同情,也没有偏倚,并对见到的人和事满是欣赏。
这种克制、客观的写法,让那些水手、情妇、旧友、军官、煤矿工人没有泥土味,而是带了好闻的清泉味。
🚶
《夜莺与玫瑰》
本书共计140页,书本很轻巧,可以随身携带。收录了王尔德九篇通话,《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自私的巨人》《忠实的朋友》《了不起的火箭》《年轻的国王》《西班牙公主的生日》《渔人和他的灵魂》《星孩》,还有几篇散文诗。
我最喜欢《夜莺与玫瑰》这一篇。皎洁沉默的月光,夜莺一边唱着爱情歌,一边将玫瑰树的刺缓缓插进心脏,随着温热鲜红的血液缓缓流出,歌声越来越微弱,天边红霞升起,一朵红玫瑰在冷冰冰的冬天绽开了。
夜莺死了。
中午时分,露珠已化为空气,深红色的娇嫩的红玫瑰,迎来一位主人。学生赞美了一番玫瑰,兴高采烈地摘下玫瑰,跑去送给教授的女儿。教授的女儿拒绝了他的玫瑰,学生失恋了,他一下把玫瑰扔到了大街上,玫瑰落入阴沟里,一辆马车从它身上碾了过去。
夜莺的那句,“我要求你报答我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你要做一个真正的恋人,因为尽管哲学很聪明,然而爱情比她更聪明,尽管权力很伟大,可是爱情比他更伟大。”被学生埋进哲学里了。
🔅
《甜月亮》
陶立夏最新的作品,一本樱桃味的言情小说。
我个人很喜欢陶立夏,但不人这是部好作品。看完第一感受是夹杂鸡汤的网络小说。甚至在情节、人物的塑造上,还不如一些网络小说。虽然我承认,一个成熟的作家工作多年后仍然能保持一种天真纯洁的笔触难能可贵。
也许她更适合写散文杂记,做翻译做摄影师。去年春运回家,火车上我把《分开旅行》借给旁边一位做机械销售(具体是什么不清楚)的大叔看,他说这个作者的作品可以让人安静。
优秀的作品会让人一读再读,会让从不看书的人也能爱上。
5月20--6月10日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