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侪教学和项目式学习
心理学中有一种很有意思的心理现象——视网膜效应(也叫“孕妇效应”),简而言之,这种效应就是当我们自己拥有一件东西或一项特征时,我们就会比平常人更会注意到别人是否跟我们一样具备这种特征。
那天听王绪溢博士的讲座,知道了“同侪教学”这个概念,后来又在智建新老师组织的微信读书群里知道了“项目式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不知道是不是“孕妇效应”的原因,这两天经常看到这两个概念。目前的我对这两个概念还不甚了解,但总觉得应该有相通之处,暂且百度一点资料来看看,希望有一天可以用于实践。
"同侪",意思是同类的人。“同侪教学”强调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互动,意在通过小组内学生对基本概念意义的讨论,使他们参与到教学之中,成为积极的思考者,以促进其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仅就同侪教学的定义来看,我上学期让学生分组学习并讲授的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分析,很像同侪教学。当时正好学校要求我上公开课,我就把讲台给了学生,有两个小组的同学派代表跟大家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
跨专业课程又称为项目教学法,它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习惯于一个完整的方式,所设置的“项目”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项目教学法要落实到课堂实践中还是有很大难度的,除非现行的教育体制发生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尝试着把项目放到课外,以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或许可以让项目式教学一步步走进课堂。
看来我又有很多书要读了,期待着开学后的牛刀小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