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要诀》——思考术1
【我学】
①思考是有流程的
不依赖什么就将自己独有的原创思考,化为“有形、可见的东西”,这也可以称之为“发明”,会成为思考者真实的自信。思考不但有益于工作,还会成为支持我们走向未来的人生力量。
我认为,思考这项行为是有流程的,必须主动进行准备。如果不积极地确保“思考专用时间”,打造安心的“思考专用环境”,依循应有的“思考程序”,就无法产生好的创意。
在时间表中,我一天最少会安排两次思考时间。
首先,要确保在上午预留出一个小时来。为什么上午比较好呢?因为这时候人的精神处于归零状态。这一个小时该在哪里度过,最好也事先决定好。在舒适的环境里、在你最能放松的空间或状态里,是最合适的。所以,可以选择在自己家里,利用家人尚未起床的清晨时段;也可以在上班途中的咖啡厅里。无论是餐桌或是快餐店的吧台座位,只要有桌子、椅子,一个人坐得下,就可以了。
思考一定要在一个小时内结束。如果认真思考,专注力持续的极限多半是一个小时。当你开始思考,点子逐渐浮现的时候,你或许会觉得“思路正顺,继续想下去吧”。但是,此时一定要有意识地停下来。
下午再留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则是用来思考上午的思考结果的必要事项。但是,这时没有必要勉强自己继续思考,如果这一天没有灵感,那就不做,这是一段以备不时之需的额外时间。因此,也可能不到三十分钟就结束了。
②持续思考到最后的最后
要重视“不放弃”这一点,自己要一直记着,要念念不忘。好问题的答案,正是隐藏在“为什么”“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呢”这些问题里。
③知识越多,思考越难
思考与知识,如水与油般不相溶。思考,是自行创造出什么;而知识,则是一股脑儿地搜集他人的产出。
“为什么”“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呢”是思考流程的出发点,作为思考的第一步,是正确的。然而,问题是思考的第二步。认为“不知道的事,通过网络查询就能解决”时,就再也不会花心思去思考了。待着不动,接受别人提供给你的东西,并不是自己寻得的宝藏。因为它不是你亲自踏上探险旅程、经历千难万险才得到的东西。
不论多么年长,都不应该忘记一无所知时的自己,随时让自己保持白纸状态。因为我对自己有这样的期许,所以当我感觉知识增加过多的时候,我便会进行删减,主动忘记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我也会聆听最新的信息,但尽可能听过就忘掉。
④将思考化为可见的视觉形象
将浮现在脑海中的东西转化为文字,让思考化为现实的视觉,会比在大脑中思考更加顺畅,而且更有可能将思考变为现实。
准备一大张白纸。我都是用A3纸,但B4纸也无妨。我建议尽可能使用大张的白纸。
先把纸放在桌上,然后一直盯着它。这个时候什么都不要想,保持全新的状态。与上面尚未书写任何东西的白纸“对视”,是用来隔绝信息的热身动作,也是在重新设定,让自己从知识和各式各样的信息中解脱出来,在归零的状态下思考。
将浮现的片段逐字写在白纸上——这是将脑中未整理的情感或感觉化成可见的视觉形象的必要程序。
投影出来的东西非常表面,需要再以此为开端,来进行更深层的思考。去深入挖掘投影在白纸上的、脑中“景色”的特定一点,正是所谓的思考。
一开始虽然是乱七八糟的关键词,但是仔细察看写在纸上的东西,你会发现其中几项的相互联结。点与点就能连成类似相互连接的线。此外,在各个点之间也会产生强弱之分,你会发现“和其他的比起来,这个思考片段再怎么看都只不过是杂念”,而这也是一项筛选的工作。
在思考的过程中使用的白纸,如果你觉得“我还需要它”就留下来,如果觉得不需要了就丢弃,因为它充其量只是思考的工具,不需要保留下来再看一次,或是当作记录。因为重要的是思考,而非书写。
【我思】
将思考化为有形的东西,就是发明。
①思考是有流程的
主动准备:思考固定时间,环境,程序。
上午1小时+下午半小时。
②持续思考,不放弃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持续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直至找到好答案。
③遗忘知识,专注思考
知识与思考,如同油和水,互不相溶。当知识过多时,要断舍离,空杯心态,专注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探寻答案。
④将思考可视化
准备一张白纸,先和它对视预热,让自己归零。然后将浮现的内容写下来。最后深入挖掘,删除无效信息,找到有效信息间的关联。白纸是思考的工具,用完可以丢弃。
梳理下思考流程:找到固定的时间和环境→拿出一张白纸,对视预热→将浮现的内容记录下来→删除无效信息,找到关联→多做几次,不断思考,直至找到答案
【我行】
练习思考术
@《思考的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