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用户行为分析

一直以为我懂数据运营,直到我看了这篇文章......

2019-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数据分析不是个事儿

对于互联网行业的数据运营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是用户。而说到用户,做互联网运营的人一定很熟悉,在现在互联网流量越来越贵的背景下,拉新和留存是数据运营最核心的两个工作,也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亮点。

而我们做数据运营,通常情况下只会关注流量拉新,不顾一切地吸引流量,却忽略了用户的留存问题,其实在现在的互联网环境下,留住老用户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留存分析也几乎成了互联网运营分析的必备模型,本篇我就结合我之前的经验来给大家说说——用户留存分析模型

什么叫做用户留存?

什么是留存呢?

留存就是指满足某个条件的用户,在某个时间点有没有进行回访行为。比方说一个用户在某段时间内开始使用一个app,过了一段时间后,还在继续使用,那这个用户就被认作是留存用户。留存分析模型就是用来分析用户参与情况/活跃程度的模型。

计算公式:若满足某个条件的用户数为n,在某个时间点进行回访行为的用户数为m,那么该时间点的留存率就是m/n

留存分析模型的特点是什么?

留存分析模型特点就是条件配置灵活,先根据用户行为来讲用户分类,然后再针对用户属性筛选合适的分析对象。

留存率反映的实际上是一种转化率,就是一个新用户从刚开始的不稳定用户转化成来活跃用户,然后再由活跃用户变成稳定用户,最后变成忠诚用户的过程。通过对留存率的分析,运营的人员可以看每个用户的转化情况,留存率越高,说明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越大,也反映了产品价值越高。

通过留存分析,可以判断新功能上线之后,对不同群体的留存是不是带来不同效果;可以验证产品的某项新功能是否提高了用户的留存率等等。

怎么搭建留存分析模型?

在进行留存分析的时候,我们更多时候要学会做问题拆解,把提升留存率这样一个大目标拆解为一个个小的可执行的目标,我们就可以通过产品优化、运营调整等等方式来实现用户留存提升。

在我们常见的留存曲线中,通常会根据用户的旅程划分出不同的留存阶段。

振荡阶段,我们主要关注用户激活,在这个阶段中,我们需要让用户迅速低成本地感受到产品的核心价值

选择阶段,在这个阶段,用户对产品有初步了解,开始探索产品是否满足其核心需求,我们就要关注老用户的留存提升,打造好产品的核心功能,培养用户对产品的使用习惯。

平稳阶段,用户已经基本养成使用习惯,我们接下来就要思考产品对用户的长期价值是什么,如何才能让用户反复体验到产品的价值。

1、分组

用户留存分析的第一步是按照不同的(时间/渠道/行为等)维度进行用户分组。比如我们在对某一个平台用户留存率进行日常的数据分析时,通常是按照单个自然日进行分组,然后对任意时间段内获取到的新用户在留存率上的表现做出个报表。

先把常用的几个用户生命周期指标给大家:

我网上找了一个某社区类APP按照用户的获取日期进行的一个用户留存情况分组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具体每一天的用户留存表现情况。比如在6月28日这天获得的用户,一天后留存率27.8%,两天后留存率是13.5%,三天后留存率是11.3%。

如果想深度地挖掘哪里出了问题才导致这款社区型app的次日留存率这么低,只有这种图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地分析用户行为分析。

2、对比

拆分影响因素,排除无关因素。

在我们进行数据分析之前,要先对影响因素进行拆分,如果要对比APP的拉新效果,就要将因素拆分为访问量、点击量、注册量等等,这些被拆分出来的因素就是我们要对比的指标。

同时也要排除掉无关的因素,比如APP某几天浏览量的下降,可能是因为平台全面限流导致的,这样的因素会影响我们对数据变化的判断,不能帮助我们找到产品缺陷,因此要排除出去。

多维度对比,一般分为四种。

时间维度:同时期对比或者上一时期的对比,包括环比、同比。

空间维度:比如不同城市的对比、不同行业的对比、不同国家的对比。

计划维度:比如与计划值、平均值、中间值的对比,多为差异对比。

总结

今天我就简单解释了一下留存的定义和留存分析模型的应用场景,简单的归纳就是留存分析模型是用来做用户活跃相关的数据分析,而且更多的是需要配合对比(时间上/分组上)来进行使用,从而获取有效的信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