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空间婚姻育儿散文

嘘...,乖,好好听话!

2018-03-21  本文已影响8人  738f7af6ec70

在日常交流中,为什么常常难以好好说话,各式小船说翻就翻呢?因为焦虑,因为害怕。保持对自我情绪的觉知和好好听别人讲话,是对抗交流障碍的两大法宝。

Photo by Dawid Sobolewski on Unsplash


01 众生相

无论你是家长还是小孩,也不论你是丈夫和妻子,无论你是老板还是员工,也不论你是老师还是孩子,我想可能总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困恼着你。那就是,为啥我们没法好好交流了,各式小船怎么说翻就翻呢?

其中,家长对孩子和丈夫对妻子是一大类,老师对孩子和老板对员工是一大类,分别代表两个方向。一个是亲密的隐匿的容易互相伤害的,就是那种“来吧,互相伤害呀”的典型代表;一个是强势一方容易碾压弱势一方的,也就是弱势的一方基本上是受害者的那种。

举个日常生活的例子。是不是有很多人在和别人谈话的时候,一边玩手机一边说话的?这个场景,其实特别容易发生在家里的夫妻之间。每每说到关键的地方,一方一开始没在意或者根本就没听清楚,然后抬起头一脸无辜的问你“嘛?”或者是“你说了吗?”。沟通效率低下不说,从情感上来说,实在是让人大为光火的。

这个其实还好,再来一个熟悉的场景。当对方正就某一个问题发表意见并准备说上一段话,也可能就仅仅几句话,但你就是自然而然的、迫不及待的打断对方,脱口而出在脑海中已经酝酿“许久”好像马上要喷薄而出的想法。好一点的也许会先加上“不好意思,打断一下,我觉得....”。这样的事情,我相信是数不胜数的,就在你我他的身上,每时每刻在各地上演。

Photo by Daniel van den Berg on Unsplash


02 背后的玄机

为啥现在的人,很容易陷入不能好好交流的境地呢?这里面到底有啥原因困扰着我们,使我们不能愉快地交流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都很焦虑。有时候我们害怕别人误解自己,所以急于表达自己;有时候我们迫不及待要表达自己的“高见”,所以急切地打断别人;有时候我们要显示下自己高超的理解能力,所以会断章取义并发表自己的高论;有时候我们出于好心,频繁地给出自己的建议,让对方慢慢的都不想再说了。所有这些,是源于我们内心对表达自己的焦虑。另外,我们普遍讨厌慢节奏,期望快速解决问题,一切都要快快快。

让我们焦虑的东西,在这个社会是相当的多。有一种焦虑我叫它“学习型焦虑”,就是看着什么都想学,同时希望快点学到学会学精。

信息的爆炸,炸出了广度和深度。有太多的资源等着我们去学习。就拿我来说,忙着学区块链的知识,忙着股票投资的事情,忙着练习写作,忙着学英语,忙着看新闻,忙着想未来。不得不承认,我学习焦虑了,外带着一个“手机癌”(因为手机上看似有获取不完的资源)。

做饭的时候要掏出手机来听微课,洗衣服的时候要听书,路上要听“得到”,还要留出时间听混沌大学的课。哦,天哪,没有看书的时间了,计划看的书也总是没有看,好焦虑。

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内心害怕面对真正的自己。有时候,当对方的谈话无意中触碰到我们不愿提及的事情的时候,这个谈话往往没法继续下去了。内心马上会有一个声音站出来,你在攻击我,我要反抗,我要维持我内心高傲的自尊。语气随之变得生硬,说话中也带着越来越外露的不良情绪。而对方马上就能感觉得到。一场谈话最终可能变成一场互相指责的战争,完全失去了交流的意义。

比如说:一个丈夫经常拖延,导致很多事情都没有做好,错失了很多机会。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件小事上正好有点小拖延,妻子随意的说了一句,你咋这么拖拉呢。这可能就变成了一个爆点,爆炸的威力将会相当巨大,结果可想而知。

Photo by Element5 Digital on Unsplash


03 保持觉知

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使得与人沟通起来会更加的顺畅呢?前提条件就是时刻保持觉知,对自己情绪的觉知。只有当我们知道自己的情绪,清楚知道自己情绪的状态,才有可能调伏它。

当我们在和人谈话的时候,要时时注意自己的内心,当别人说了一句让自己不舒服的话,要告诉并承认自己有点不舒服。这个时候的我,可能是要起愤怒心了,或者是起了嫉妒心了,或者是起了自卑心了,或者是其他的什么情绪跳出来了,让自己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变化。然后问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这样?中间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觉知,是对自己感觉的一种察觉。觉知其实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状态,是需要通过不断练习才能做到的。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很多的意识是潜意识主导着,很多生理反应也是为了帮我们适应这个星球的环境。一旦受到潜在的攻击,肾上腺激素就上升,马上进入攻击或者防御状态,这是再自然不过的过程了。文明社会的发展相对于漫长的进化来说是极其短暂的,只能靠自己训练才可以些许的改变大脑的运作模式。

一开始其实很难做到保持清晰的觉知,能在事后觉察并反思就已经是一个大的进步了。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路径:先在事后做深刻的反省和剖析。尤其是当我们总是碰到在某一个坎过不去的时候,一定要找到这个原因。

一个朋友曾经告诉我,她不知道为什么丈夫总是在提到某些内容的时候会反应很激烈,后来就干脆不提了,让它们变成了禁区。只要是敏感话题,一律跳过,删片或者说是翻篇。很多时候,这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也许共同反思并找到真正的原因会是更好的选择,毕竟那样双方就都得到了成长了。

Photo by Štefan Štefančík on Unsplash


04 好好听话

另外一个解决沟通矛盾的办法就是:好好听别人讲话。让我们首先回到沟通最基本的元素,那就是“听”和“说”。要好好和别人沟通,首先需要“听”别人说话,也就是“好好听话。

听话,不是做一个乖宝宝,而是指自己要先“听”,听别人说话。好好听话,不是让我们做一个木头人,不是唯唯诺诺唯命是从式的机械听从别人的话。“好好听话”,指的是我们放下自我之后的一种听对方说话的交流方式。

学诚法师曾经说过,听话分为三个次第,分别是:“听得见”,“听得懂”和“听得明白”。

这是一个步步递进的境界,其实要求挺高的,只有时刻保持觉知的人才可能做得比较好。

“听得见”,就是真正能把对方的话听全,不要只听一半,更不要随意打断别人。有时候如果我们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别人讲什么我没恐怕只能听个稀松马虎眼,甚至忽略掉了大部分的话语。我们需要经常放空自己的心,别让自己的东西装的太满了。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是,不可能再装进任何其他的东西了。

“听得懂”,就是能够听明白对方讲话中的字面意思,知道人家在说什么。听得懂,是建立在听得见、听的全的基础之上的。要用心听对方说话,用心理解对方字面的意思,不至于出现偏差。要避免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这就是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最终导致误解的缘由之一。

“听得明白”,就是不仅要听懂别人表面的意思,更要听懂背后想表达的真正意思。有些人真的是刀子嘴豆腐心,我们便要体会别人话语后面真正的关切。比如说每年春节回家过年,总会遇到亲朋好友问起种种让人不爽的事情。原来的我会心生厌烦而加以敷衍,今年我本着听别人背后意思的心,基本上就少了很多的烦恼了。

三个次第里面,也许要数“听得见”是最难的。因为,我们常常不被听见;因为,我们常常急于表达;也因为,我们常常喜欢给别人提建议。

学诚法师说过,有一种慈悲就是认真听别人把话说完,全面了解对方要表达的意思。一行禅师说过,深度聆听是一种能帮助他人从痛苦中解脱的倾听,也可以称之为慈悲倾听。两者表达的意思也是一样的。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为了了解对方,告诉对方我愿意接受你的想法,体恤你的感受。本着这样的心,一切的沟通都会越来越顺畅!而好好听话是其中关键的第一步,是好好沟通的基础。

嘘……,请先听我说完,好好听话。

PS:《好好听话》是学诚法师写的一本书,里面的观点如繁星点点,处处闪着智慧的光辉。本文有很多观点也来自于《好好听话》。请大家各自脑补。


精彩回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芳华

澳门印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