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知道有两个地方有唱戏表演。一个在江塘中学附近;另外一个地方离外公家近一些,叫做石神庙。唱戏是种消遣,一般在收完晚稻闲暇之余,戏班子才有时间出来活动,听戏的人也才抽得出空。一台戏常常会持续一周左右,戏班子经常会提前公布一周内所有的戏幕,可以供戏迷选择性观看。
唱戏就得搭建戏台子,租用服装道具,演员们还得吃饭,别看这是小打小闹,得一笔不小的开销呢。因此在唱戏之前,大队部会征求队上的意见,挨家挨户去问意愿,收钱,收米,再决定去哪里请唱戏班,唱什么内容。
当时我听说在天龙庙(江塘中学附近)唱戏,很是好奇,跟奶奶说想去看一看,奶奶爽快地答应了。那个时候家里也没有什么可吃的,奶奶说别人在那里买东买西,我们买不起,我给你们做些南瓜饼去吃,饿的时候也有个嚼头。
奶奶头一天下午就去山边砍好芭蕉叶,那叶子宽大,光滑,用它来蒸东西不仅方便,而且还会散发清香。见奶奶忙不过来,也会给她搭把手,帮着她推石磨碾粉子,这样磨出来的东西细腻,白净,是做南瓜饼的绝佳材料。
磨好粉子后,奶奶把晾在谷仓上面的老南瓜用刀子削掉粗皮,接着将其切开,把手伸进去将里面的南瓜仔取出来,然后清洗干净,这些南瓜仔可是宝贝,晒干后炒着吃可香了。接着又把南瓜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再放进锅子里面蒸煮。二十来分钟,南瓜基本上可以食用。
又见奶奶不慌不忙地将煮好的南瓜用筷子挑出来,然后把头一天下午磨好的糯米粉倒进去,用手一揉搓,搅拌匀称后,又像做猪血丸子那样,随手抓上一坨,放在左手的手心里握着,随即用右手在上面轻轻拍打,这样做也是为了不让它散架,若是散了,蒸煮后肯定是一锅糊。等拍紧后,先把锅子里面倒上水,再放上一个竹搭子,然后将洗净后的芭蕉叶轻轻地敷在上面,等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才将那个和着南瓜的糯米团放上去。再蒸煮个半个小时,南瓜粑粑就出炉了。
但是南瓜粑粑有个特点,热的时候吃起来柔软,香甜是不用说的,可是一旦冷却后,就像个铅球,根本咬不进去,同时也没有什么味道。奶奶为了让它变得花样多些,她再次将这些南瓜粑粑用筷子分开,放进锅子里面,用锅铲摊开,然后还会撒一些香油进去,摊成薄薄的一个圆饼,香气四溢。
一大早,我们就这样拿着奶奶给我们的干粮上了路。一路上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天龙庙”。到了看戏的地方,先到处去转悠一番。看哪里人少,看哪里离戏台子近。大人们看戏还能看个究竟,我就是去凑个热闹,戏根本就看不懂,只知道穿黑衣服的出来了手里拿着把刀,穿飘带的那个一句话要唱好久都不歇气。我还发现台子一侧上面的牌子上写着《新白娘子传奇》、《孟姜女哭长城》,至于什么内容我一概不关心。
我们最喜欢做的事情是走到戏台子下面,找一根细小的棍子,朝细缝插上去,故意去戳台子上演员的脚板,并以此为乐。一般演员都是,稍微移动步子!但也有个别人会将脚用力一抖,踏得木板灰尘腾起,再掉落到我们的眼睛里面,算是对我们小小的惩罚。
玩得很起劲,等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响的时候,才想起把奶奶给我的饼拿出来,一口一口地啃。但是我弟弟的饼基本上在去的路上已经消灭了,这个时候又跑过来,乞求让我们给他分一点点,看他可怜兮兮的,我们都不忍心见他挨饿,其实也怕他回去告状说我们不给他吃。
别看这是一个普通的南瓜饼,当别人看到这个饼的时候都会惊叹我奶奶的手艺。别人夸一两句后,我就吃得更加有味了。
看完戏后,我其实依然分不清楚里面的人物关系,性格特点,更别提故事情节。但是我居然会跟那些没有机会去现场的人说得眉飞色舞,估计当时觉得他们也没看,结合自己的理解,加油添醋谁又知道呢!
现在回想起来,看戏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戏好看,饼好吃,人好玩,满满都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