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过程

2020-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学的会的前端

HTML页面的组成部分

HTML本身,JS和CSS等静态文件,图片,JSON接口等。这些资源一般都是通过HTTP或HTTPS发送请求。然后从浏览器返回数据,浏览器解析。

资源加载过程

  1. 资源加载过程:
    对于请求来说,无论是地址栏输入还是代码里加载的,都会有一个URL,通过这个URL,会发起HTTP或https请求,请求过程:查看浏览器缓存-系统缓存-路由器缓存,如果缓存中有,直接在屏幕显示页面,如果没有则进行一下步骤:网络服务器解析URL,提取出里面的信息,取到解析后的域名,通过DNS服务器查询,得到对应的域名的IP地址, 三次握手建立TCP连接,浏览器通过GET/POST发动HTTP请求数据,服务器返回HTTP响应,返回资源,浏览器针对资源的类型进行解析渲染。四次挥手断开连接
    URL解析 ---> DNS查询 ---> 资源请求 ---> 浏览器解析 ---> 断开连接
  2. 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3. URL结构
http://www.baidu.com:80/get_data_do?productld=1#title
http:// 协议名
www.baidu.com:80 域名+端口号,域名是查找服务器的位置,
http协议的默认端口号是80,HTTPS默认端口号是43,默认端口号可以不写。
/get_data_do 路径,服务器接到请求后,用这个路径在服务器上定义自愿的位置。
?productld=1 请求参数 用来传递请求资源的特点
#title 哈希,前端页面的锚点,用来标记页面的位置(对于后端来说,这个字段一般没啥用)
  1. DNS查询
浏览器-------(发送域名) DNS缓存 + DNS服务器
DNS缓存 + DNS服务器 ------- (返回IP地址)浏览器
<link rel = "dns-prefetch" href = "//cdn.bootcss.com">

对DNS做优化(前端方面)。原理:就是在页面一加载的时候,就会立即把href指定的域名做DNS查询,并且缓存起来,当真正做域名解析时,就可以省去DNS查询的时间,可提高页面加载的请求速度。

资源请求的过程

资源可以是html,css,js,请求接口等。可以通过HTTP请求得到的响应的任何内容。

浏览器---> (Request-header + 参数(Url或body))后端服务器
后端服务器 ----> (status + Response-header)浏览器

浏览器解析资源

浏览器对于页面的解析是至上而下的,通过解析html来构建DOM树,当解析到<link>标签或@import时,就会请求服务器获取css文件,在下载的同时浏览器还是会继续向下解析的,但当下载js文件和执行它时,解析器便会停止手头的工作,等待js的操作完成后再向下解析,这便是js的阻塞问题,也是为什么<link>标签可以放在<head>中,而引入的js文件最好放在</body>前面的原因,这样可以避免js阻塞了html的解析而导致页面短时间内无法呈现在用户面前的尴尬情况。

html5中提供了defer和async来实现js外联的无阻塞加载

<link>和@imoprt的区别:

link是XHTML标签,除了加载CSS外,还可以定义RSS等其他事务;@import属于CSS范畴,只能加载CSS
link引用CSS时,在页面载入时同时加载;@import需要页面网页完全载入以后加载
link是XHTML标签,无兼容问题;@import是在CSS2.1提出的,低版本的浏览器不支持
link支持使用Javascript控制DOM去改变样式;而@import不支持

浏览器渲染页面

  1. 从DOM树的根节点开始,遍历所有的可视节点,不可视节点有:
    a 脚本标签,元数据标签
    b 应用display:none的元素
  2. 对于可视节点,从CSSOM中找到对应的样式规则,附加在节点上
  3. 输出可视节点以及每个节点计算出来的样式

布局

参考--- 浏览器请求资源的过程发生了什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