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想法生活家

文章也有保质期

2017-04-07  本文已影响0人  平淡如菊

我幼时喜欢写日记,从初中到高中,我每天都会写篇日记,偶尔有事没写,之后一定会补上。写的什么内容不记得了,估计就是少女成长路上的一些心情小烦恼之类吧,那时没有自己的桌子房间柜子等私人空间,社会也比较保守,我是不敢也不会多记录多议论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的。现在猜想那时的文字,该是如何的小心翼翼,青涩难懂,欲说还休啊。

后来参加了工作,成了家了,养育孩子了,再也没有写过属于自己思想的文字文章了。书倒是经常看,也是看的一些社会话题热点,不着边际的国国际大事,以及生活应用热门,吃饭做菜服饰等等,一地鸡毛的生活琐事,和所谓的时尚潮流,以作谈资或自娱自乐。偶尔的写一些应用文,也是表示我是读过书的,还没忘记写作文而已。而纯文学的书,看的是少之有少。古代的看不懂,得诺奖或即将得很多奖的看不透,严肃认真的看得累,言情武打的看过了,通俗易懂的的看起来没吸引力。书都看得少了,更别说写了。生活忙乱成一团,也没时间和心境看或写一些纯文学的文章。

再后来有了网络,各种文章资讯扑面而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通过网络不仅在电脑上爆炸,也在头脑里眼睛里爆炸,每天的闲暇时间都扑在电脑上看那些网络新闻啦热点啦等等,生怕错过了每天的生活世界,真正是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各种信息里。

再后来有了智能手机,有了手机网络,有了微信,读书看文章又回到了我的生活中,在随时随地的空闲里,在睡不着的晚上和刚醒来的早晨,拿出手机就可以上网聊天,可以看网络中的和现实中的世界的事事件件实实。看微信分享,看朋友圈相册,看心灵鸡汤,看哲理图文。

看的多了久了,就又有话想说,有字想写了,就又怀念起那些经典的作家和作品,又想看那最热门最畅销的书,那些纯文学的东西。

于是又买那些经典,鲁迅全集啦,唐宋八大家啦,莫言的作品啦,依旧的看的不懂不爽,于是又买那些金庸的武打小说来读,却读不出少年时看的那些痴迷和惊险刺激。于是找来网上流行的玄幻小说来看,看的自己也是玄玄幻幻,那种语言,那些情节跨度太大,不适合我这过去的文学青年的味口。

直到看到了沈从文写于一九三四年的《边城》,少年时文学朋友推荐的,据说是那个时代最好的小说。我认真的看了,然后真心的不懂,不懂小说的好,不懂朋友推荐的原因,不懂那个时代的人的思维,不懂文字的表达表现方式。

然后我开始思考那个叫文字文章的东西,为什么许多的好在我这里体会不到那种好呢?为什么过去曾经的好现在看不出好呢?为什么别人的好不能成为我的好呢?为什么不同的年龄看文章的体会不同呢?为什么为什么呢?

思考的结论是,文章也是有保质期的。少年时写的日记少年时代很重要,中年后不知所云,古代有古代的写法,现代有现代的读法,一九三四年的小说到二零一七年可能没过保质期,但肯定过了保鲜期。文章也是有代沟有年龄的,也有保质期,至少有保鲜期。

当然经典的除外,真正的经典是没有时间,长期流传的。更当然经典是很少的,那几首首唐诗宋词那几部元曲名清小说,屈指可数,在浩如烟海的同时代作品文章中作为代表,渊远流长,生生不息不灭。

张爱玲说,出名再趁早。我要说,读文章看书,写文章文字也要趁早。过了此时此地,此年此月,文章的意境韵味也就不同了,正如同一条河里,流的是不一样的水一样,过了保鲜保质期的文章,读也不是那个读,写也不是那个写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