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只是对方的另一半,我们还是我们自己
文/无语
婚姻是爱情的延续,拥有自我,人格独立是幸福婚姻的基础。
在六十年代的美国,米拉虽然是一个高知女性,却仍然逃不过男权社会的束缚。
在那个时代,女性都是最受蔑视的群体。“她是一个女人,单这点就足以剥夺她的自由。她没办法保护自己,只能靠一个男人来保护她。”所有的现实让米拉退却了。
要么结婚,要么进修道院,她带着进修道院的决然选择了婚姻。“她知道这意味着放弃了世界,那个一年前还被兴奋与诱惑点缀得熠熠生辉的世界。她知道自己勇气的限度,她被征服了。”
随着孩子的出生,经济的有限,家务的繁琐让米拉成了超人,失去了自我。
米拉和周围的女性也认可了那样的生活,认为自己打理好家中的一切也是种幸福,丈夫的荣耀就是自己的骄傲,那光环就足以让妻子付出所有。
丈夫们一边享受着她们的劳动成果,一边吹毛求疵指指点点。在他们的眼里,认为自己付出的最多,因为他们决定着家庭的财政收入,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是他们的功劳。他们从不考虑女人的付出是为了什么?没有家中的女人,他们是否还能一心投入工作?
渐渐地,男人的自私,女人又忽略了自我的提升。夫妻之间失去了平衡,没有了谈话的兴致,如同两个世界的人,心与心悄悄隔离。
当米拉度过了艰难岁月,生活有所改善,以为自己能从家庭的繁琐中舒缓时,对她失去兴趣的诺姆提出了离婚。
张爱玲曾说,“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人是善变的,想要维护好婚姻,需要两个人的共同经营。
米拉为家庭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失去自我。尽管她是一个好妻子,仍然留不住去意坚决的丈夫。自杀未遂后,她又重回大学,开始新的生活。女性的觉醒是对自己人生反省后的豁然开朗,然后寻回那失去的目标。
《北京遇上西雅图》中有句台词:爱情不是依附,爱情是各自独立坚强然后走到一起。事实上,以依附心态走入婚姻的女性,会失去尊重,平等和自我。
爱是婚姻的基础,只注重外在条件忽视自我感受,不努力与对方达到势均力敌的水平,在婚姻中难免受伤。
《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相信了“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的蜜语,注重了个人外在消费忽略了内在提升。时间久了,两人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共同的话题愈来愈少。当对原本相爱的人失去了兴趣就注定了婚姻的结局。
这个世界,任何人都无法依赖,只有自己拥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才能抵挡风云变幻。即使不再相爱,也不至于因变故手足无措,绝望到抛弃生命。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赢得对方的爱,但事实上,一味地单方面付出未必能获得想要的结果。
娟在网络上通过微信聊天认识了自己的丈夫。他的帅气在她的心里至高无上,只因为自己相貌平庸。
她认为丈夫同意结婚是对自己的恩赐。他的缺点被那一张好皮囊所掩盖,是因为她被那外表吸引太深。
有孩子后,各种问题接踵而来。男人的工作是临时性的,有时上班,有时休息,休息时他就去打牌喝酒,家务全丢给了她。由于经济捉襟见肘,她不得不上班。
娟无奈找丈夫谈,希望能好好地生活,劝他不要再打牌。他不但不听,还与她争吵,后来的赌金越来越大。
几年来,她挣得钱全部投入到了家里,自己什么也没得到。因为爱,她低到了尘埃,却未曾获得对方的眷顾与怜惜。
她看不到未来选择了离婚,重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
或许只有真的经历过,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有认真思考过,才会醒悟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
我们都希望在对的时间遇到那个对的人,相扶相持,白首不分离。
社会的进步已经使新时代的女性有了新的观念:独立首当其冲,面对婚姻宁缺毋滥。
对于心爱的人,聪明的女性会放弃任性。她可以学习下厨,她可以受点小委屈,她可以尽力处理好与男方家人的关系,渴望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幸福。
聪明的男人如果爱她,就应该支持她完成自己的梦想,共同承担家庭的各种事务。
两个人的并肩齐进比一个人的苦撑要容易得多,所经历的每一个过程将会充满欢声笑语。即使有短暂的不快,也会在爱与关护的笼罩下烟消云散。
幸福的婚姻需要两个人对爱的坚持,对彼此的接纳,同时也体现着对各自的负责。
附:1. 作者 〔美〕玛丽莲.弗伦奇
2. 评分 4.8
3. 值得一读
4.冷静地思考过人生,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