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为资本 践行为教育
如果没有往一个容器里倒入水,那如何能够从这个容器里倒出水来呢?如果倒入容器里的是牛奶或者是脏水,流淌出来的自然不会是清水。教育也是这样,有怎样的输入就有怎样的输出。
---《微教育》
积累为资本 践行为教育《微教育》一书传达有心无痕的教育理念,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教育真谛让我感受很深。我很信服朱老师说的话,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在对孩子进行输入,如果希望孩子未来能更好地“输出”,成为一个阳光、积极、孝顺、感恩、善良的人,就需要把好“输入”这道关。反观我教育孩子,发现问题百出,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和分数,忽视了对他人格教育和价值的观教育,只关注大树上的“黄叶”,未在根、环境上多花时间……
朱晓平老师提出“输入”这个教育的关键词,我受益匪浅。
输入欣赏与赞美。朱老师说,我们经常对孩子输入的话会像个魔咒,孩子不知不觉地就会成为认为的那样。仔细想来确实如此:“你怎么这么慢啊,快点吃。”“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你看人家王炳寒,小学时你俩成绩差不多,现在拉你一大截。”这些是我经常在儿子面前唠叨的话?但到现在为止我的孩子还是以前的状态。我要慢慢尝试朱老师说的,发自内心去欣赏孩子的点点滴滴,多去赞美和鼓励。
输入正确的“失败观”。孩子写作业,字写得不够端正,我会指责;孩子考试没考好,我会指责……朱晓平说,孩子在指责中只会担忧,害怕失败,正确的教育方式不是指责,而是告诉孩子,“失败是件很正常的事”,引导孩子去发现原因,鼓励孩子继续尝试,“孩子们在面对失败的时候,才能有一颗平常心,继续前行。”成功也许就在出现在失败后的转角。
输入正确的“言传身教”。我告诉孩子学习很重要,自己却很少在学习;我痛恨孩子玩游戏,自己却抱着手机不放……朱晓平说,父母说得再多,不如做给孩子看,因为孩子对行为的模仿远远超过对道理的理解。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公益片里,孩子的妈妈给孩子的奶奶倒水洗脚,孩子看见后也跑去打了一盆水,要给自己的妈妈洗脚,妈妈感动万分。“而有意思的是,有些父母在看了公益片后,没有反思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而是转过头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看,别人家的小孩多懂事。”我们也是一样,孩子学习时如果你也在学习的举动胜过多少句言语。
“一棵树,再茂盛也难免会长出一些黄叶。如果把焦点集中在黄叶上,就会变得焦躁不安,可是树上还有那么多的绿叶,为什么我们就没有看到呢?”朱晓平说,孩子就像那棵树,竭尽全力地秀出那么多绿叶,希望我们看到它的美和好,而我们却熟视无睹,只是紧盯那几片黄片,而我们关注更多的应该是树根、环境和恰当时候的矫正。
生活有万千细节,在和孩子相处的每个细节中都有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上只有我们不断学习,经常反思自己,加强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宽松、愉快、深入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