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散文

写作二三事,我们这群特立独行的猪

2019-01-22  本文已影响55人  南门河杜火火

前言: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可是,倒也不能够白白走这一遭啊?

因为写作的原因,有幸认识到了很多一起有写作爱好的笔友。在写作的人群中,大家能力各有千秋,出发点也是各怀心思:有些人出于纯粹的爱好,有些人为了谋生,有些人也只是为了附庸风雅;而更多的人,是为了快感。因为正如弗洛伊德说:所有的宣泄都是为了快感。

于我而言,自然不能免俗。不单单是我,古人也一样。从《诗》的兴观群怨到诗言志歌永言,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宣泄中成长,在宣泄中走向人性和灵魂的深处。只是有些人走对了方向便千古流传,有些人走反了方向,便成为了唯恐避之不及的禁书。也有很多人,觉得在文章中埋藏了那么多的情感,寄托了那么多的情怀,可是真正能够理解并感同身受者寥寥,于是感慨知音难觅;毕竟,有几个人能像李白和阮籍那样浪漫洒脱,活得像个七分醉的水中月亮?

写作二三事,我们这群特立独行的猪

而从写作的生态来看,纯粹自然主义的写作是不可能存在的,即使是左拉和福楼拜也是一样的。我们都是经验主义的受益者,从中推陈出新,从听取到的道理中走来,到自己换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实践。只不过有些作者的道理倒不是说他本身有多少认同,他也只是讲多了道理,而在一次次重复中让自己无意识相信了。

而从读者角度来说,大部分的看客,在浩如烟海的俗世伦理中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逻辑和价值观念,对你的道理和文章也只是表面奉承,心里自有主张,所以作者的口舌是白费的,是无聊的,是可有可无的废话(正如我现在讲的一样)。也难怪有笔友有弃文的想法,因为当今社会言语已经过于泛滥,道理也多大同小异。尚且不论古代的经世致用学说,就现世中的解读和新说也早已经足够一个人用完这一生了。于是,懂得人都懂,不懂的人不想懂,或者不必懂。有人更故作高深一点,便是上升到了对人性的失望,所谓的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而叫醒了真正睡着的那个人,反倒怪你惊扰了她的好梦。

从这个角度上你也便能够理解,为什么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透了世界的本质后依旧热爱它。而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里面,也讲起他觉得沉默的缘由——然后我又猛省到自己也属于古往今来最大的一个弱势群体,就是沉默的大多数。沉默对于写作者来说,不就是弃文嘛?而这些人保持沉默的原因也如王小波所说的多种多样:有些人没能力、或者没有机会说话;还有人有些隐情不便说话;还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对于话语的世界有某种厌恶之情。

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人是第一种。我们我们张了张嘴,实际上啥也没说出来,话卡在喉咙里,不上不下还差点让自己断了气;我们也许声量太小,也许是底气不足不敢大声疾呼;也许是发生系统出了问题,喉咙发炎,声音嘶哑,总之是没有能力说话。或者是没有机会说话,我们以为我们发了声,但其实那声音早已经淹没在嘈杂之中,那种瞬间消失的声音,连自己的耳朵都听不到,更不必说去骚扰别人;也许是传播渠道的问题,万一我们活在真空里,那我们就白白发声了;也许是传声筒不够,我们的声音在空气里进行了折射,传播即消散。所以我们绝大多数人是第一种沉默。在这一种境界里,有些小聪明的人,他们会通过制造各种爆点吸引观众,他们自认为洞察了人性深处的匮乏,于是造就了各种的标题党;自认为了解了芸芸众生知识的匮乏,于是提供知识服务;了解到金钱的匮乏,于是提供金钱红包的回馈吸引阅读;知道情感的匮乏,于是都市言情应运而生;知道性的匮乏,于是各种游走于法律边缘的小黄文大行其道。

至于有隐情不便说话,那是一种人的主观感觉,这种主观感受我们自然是不得而知了,不然惠子会从壕梁的桥上跳下来揍我。而跟写作的伙伴讨论,大家都自以为是第三种,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对言语世界产生了厌恶,似乎让自己的境界跟王小波有的一拼。但事实上,我们连很多事件的真面目都不知道,由此产生了不了解事实真相的评价,不深入研究的草率结论,附庸风雅的树立起一座特立独行的旗帜,殊不知在诸多的看客眼里,你只是一只猪。

写作二三事,我们这群特立独行的猪

但是王小波也说了终究还是要挤进话语圈的,而事实也是如此,不然我们也没法学习到他的“三个时代”,老子也一样,无为倒是无为,可是道德经和道家也传了数千年了。王小波的语言很风趣幽默,他是在胡说八道中一本正经,他告诉我们:不能用咬耳朵的方法来教给大家人性的道理,因为要是咬人耳的话,被咬的人很疼,咬猪耳的话,效果又太差;所以,需要有文学和社会科学。王小波表示他要挤入那个话语圈,虽然这个时而激昂、时而消沉,时而狂吠不止、时而一声不吭的圈子,在过去几十年里从来就没教给人一点好的东西,但他还要挤进去。从这点上来看,他很高尚,也是罗曼罗兰口中的英雄。而鲁迅更加,鲁迅以笔为刀,抨击时政,批判人性的弱点,他成为了同志!而当今时代的的一群人可就没那么高尚了,除非你觉得你鲁迅的文章也能在公众号里成为个十万+。

现在的写作,多半成了谋利的工具。大数据和算法加持下,作者知道如何写作能够骗取读者的点击量;纷繁复杂的言语世界中,读者也懒于了解写作的真相,快阅读原本是一种无奈之举,但现在成为了一种刚需,深度阅读倒是成了附庸风雅。你看韩寒就说过文坛是个屁嘛。

记得高中时代,语文老师语重心长地教导: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如今,这句话是记着了,可惜冷板凳大家都不愿意坐,十年?片刻都坐不得了……(文:杜火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