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文成长励志

人生之全局——读丰子恺先生《闲居》

2019-02-18  本文已影响53人  西山居客

      整个二月一直在读一本书,就是丰子恺先生的《闲居》。这本《闲居》却不是在安闲的状态下读的。假期看了几部喧哗的电影,喧哗之后总归需要有沉静的镇定一下,承担这任务的便是《闲居》。最近每天在两个城市间穿梭,高铁往返两小时。这两小时,大抵是看几页《闲居》,看看北方冬天萧索的风景,然后小睡。所以这本不厚的书,几乎伴了我整个假期。

人生之全局——读丰子恺先生《闲居》

      读这本书恨晚。2015年秋天到2016年春天,一直学国画。有附庸风雅之意,更重要的,是想完成15岁时的梦想。我的习画并不顺利,看似有几幅不登大雅的临摹之作比小时候画的好些。但是从始至终,竟不得其门而入。始终觉得画和文章一样,要有真意,要有整体感。一篇好文章,不在乎有无佳句,在于整体意境。一幅画,也要用整体的气质去看。那时常临摹大画,喜欢吴昌硕。反复摹之后,才明白,老师总在指导我画细部,其实我最学不来的是整体。画画始终和写文一样,也许有艰辛,但却是不折不扣的快乐之旅。我之不再学画,是觉得学画的过程把我对画画的热情和憧憬磨损了。我要的不是在那里涂涂抹抹,要的是走向真和美之境界的沉浸和出离,要在自己的作品里读到自己,而不是工匠一样机械的工作。这可能是我们现在很多学科的流行教法:我让你尽快看起来蔚然可观,代价不计,即便损坏了你一生的热爱和趣味也在所不惜。于是,我放弃了。可是从未停止对画画的思考。丰子恺先生师从弘一法师,他的绘画意境天成。《闲居》中有几篇讲到习画,我才恍然那时为何学到此路不通。他说:“假如有绝对完善的艺术品的字,必在任何一字或一笔里已经表出全体的倾向。如果把任何一字或一笔改变一个样子,全体也非统统改变不可;又如把一字或一笔除去,全体就不成立。换言之,在一笔中已经表出全体,在一笔中可以看出全体,而全体只是一个个体。”这解答了我学画半年间最大的困惑。读《闲居》的收获之一,就是让我重拾学画的兴趣。方向是重要的,错误的终点设定之下,一切皆错。

人生之全局——读丰子恺先生《闲居》

      这本书读得很慢也很久,让我想到人生诸多之境,竟像把以前经过的人生回放了一遍。关于学画的感想,不过是其中枝节。有几篇细细标注出来,准备以后重读。《渐》、《剪网》、《大人》、《大账簿》、《佛无灵》、《梦耶真耶》,都让人陡然间看到人生全景。比如《渐》,我们其实很少能想到,怎样从人生起点走到了今天。如果人生像游戏进阶一样,每一阶都有明显标识和不同设置,就会很清晰。但是不行,人生的向前是渐渐的,在这渐渐的混沌中,我们从牙牙学语,变成了少年,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中年以至老年。“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他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的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时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这是真正的对于处在时间感之下的人生的意识。有此意识,才能不断精进,形成“大人格”和“大人生”,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丰子恺先生自嘲自己的作品是爆米花,如果用文言文,可能是一首七律就能解决,但用白话文,就像用一把米爆出蓬松的爆米花。《渐》这一篇如果也是爆米花,它的米应是《道德经》才是。

      丰子恺先生在一篇演讲中曾经提到,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他认为物质生活是衣食,精神生活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是宗教。当然,人不是非一层层走上去,有的人直接从第一层不经过第二层就直达第三层了。他提到弘一法师是这样一层层走上去,而自己是走到第二层后只能时时仰望第三层,而终究居于第二层。自己是身在第几层呢?这可以作为本书读后的思考题目。像我到现在,觉得自己还是飘在空中的,不曾在哪一层驻足。第一层我是热爱的,红尘眷恋,我爱那些美好的色香味,爱花开,爱口腹之欲。第二层我也是喜欢的,艺术能给人带来的无上快乐,是其他无法替代的。若精妙的晚餐而没有音乐,这晚餐总是失了味道。昨日晚间坐高铁,听《November Wood》,听《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刹那间心神就在旅程之外了。文字的,美术的,也都特别好。人间百味,少了这一味是大遗憾。很好玩的是,很多艺术家在第二层之后鲜少往第三层走。第三层之境界于我,仰之弥高,我知道那里可以安放灵魂,但迄今,对于如何安放,我尚全无认识。

人生之全局——读丰子恺先生《闲居》

    《闲居》里有一个温润智者,日日谈话下来,让人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不知道别人看法如何,我总以为人生的起点是无数个,就像我们坐火车,选择一个起点,选定一个方向,时时都可重新开始。照这个说法,过去的已经无意义。未来也不重要,因为我们可能中途又改了主张,下了车。那么,这些无数个当下是否完全没来由,没方向?不是的。这就是丰子恺先生说的“渐”中的大格局,“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