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基因、文化与性别
自然天性和后天教养对人类的影响
在人类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方面主要有两种观点:演化的观点强调人类的共通性;文化的观点强调人类的多样性。
基因、演化与行为
体现人性的普遍性为源自于我们的生物相似性。
人类学家发现,在至少10万年前,我们都是非洲人。为了更好地生存繁衍,才进入了新的大陆,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异。
物种特性的解释:
- 生物体有许多不同的后代
- 这些后代在环境中互相竞争以求生存
- 某些特定的生理和行为编译会提高他们在相应环境中繁殖和存活的概率。
- 存活下来的后代更有可能将他们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族群特征可能会发生变化。
某些基因会增加物种生存和繁衍的几率,因此自然选择意味着这些基因的数量会越来越多。
在北极严寒的条件下,北极熊的那些可以形成白色厚实毛皮的基因就会在竞争中获胜并占据主导地位。
进化心理学不仅研究自然选择如何影响那些有利于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理特征,而且还研究那些有利于基因存活和延续的心理特征以及社会行为。
比如,偏爱食用营养丰富、高能量的甜食,讨厌酸苦的味道。
演化论的观点强调我们人类共同的属性。我们不仅具有相似的食物偏好,而且对一些社会问题也会有同样的回答,比如什么行为是不道德的?什么行为是令人厌恶的?
文化与行为
人类最重要的共同点就是我们有学习和适应的能力。
人类能在自然选择中胜出,不仅在于发达的大脑和强壮的肌肉,而且文化也起到了作用。
我们需要学习语言,学习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等等。
文化的多样性
我们许多行为都受到社会的影响,并非与生俱来,而基因的影响是长期的。
法国人爱吃蜗牛,却不吃蝗虫;祖鲁人爱吃蝗虫,却不吃鱼。
文化多样性会日益影响我们的生活。
外来词汇:沙发(sofa)、咖啡(coffee)、可乐(cola)
规范:期望的行为
我们经常把社会期望或者规范视为一种强迫人们盲从传统的负面力量。
不同文化在不同方面的社会规范上存在差异。
- 外向程度。欧美叫开放,亚洲较拘谨。
- 严守时间。有些国家对守时并不那么看重——北美。
- 打破规则。如果人们看到了有人违反社会规则,比如违规在墙上乱涂乱画,他们呢就更可能违反其他规则,比如乱扔垃圾。
文化相似性
- 普遍的友谊规范。尊重朋友的隐私。
- 普遍的特质维度。在全世界,人们倾向于用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来形容他人。
- 普遍的社会信念维度。犬儒注意、社会复杂性、付出的回报、宗教性
- 普遍的地位等级规范。对比自己等级高的人说话总是采用尊敬的语气。
- 乱伦禁忌。
- 战争规范。战士必须穿上可识别身份的制服,投降必须使用屈服的姿势。
性别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从社会角度来说,在男性和女性之间绝对不可能有第三种性别存在。而跨性别者则是一个例外,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是一个长着男性身体的女性,或者长者女性身体的男性。
性别和基因
实际上,人类基因中46对染色体有45条与性别无关,因此在很多方面,男女两性非常相似。比如:开始坐立、长牙和行走的年龄等。
但是男女之间仍然存在一些差异。比如与男性相比,女性平均:
- 脂肪含量高出70%,肌肉量少40%,身高矮13cm,体重轻18kg
- 对味觉和声音更为敏感
- 患焦虑症几率是男性的两倍
而与女性相比,男性平均:
- 进入青春期时间晚约两年,但死亡时间普遍提前4年
- 多动症的病发率高出女性的3倍,自杀率是女性的5倍
- 转动自己耳朵的能力更强
独立性与联系性
女性比男性更加重视亲密关系,证据如下:
- 游戏。女性更偏向于小群体中开展游戏,往往与一个朋友交谈;而男孩则更常进行大群体的活动
- 友谊。男性往往关注任务以及大群体的关系,而女性则更多关注个人关系。“可能由于女性更渴望亲近”,因此在大一期间女生调换室友的几率是男生的两倍。
- 职业。男性更喜欢摆弄客观事物(建筑师、程序员),女性则更喜欢与人打交道(护士、老师)
- 家庭关系。女性给朋友或家人打电话的次数要比男性多10%-20%;女性用在购买礼物和贺卡的时间是男性的3倍。
- 微笑。女性比男性更愿意微笑,同时笑容跟家具有亲和力
- 女性更容易为他人的悲伤感到难过,同时更容易哭泣。
所有这些差异都有助于解释:以与男性的友谊相比,男女两性都认为与女性的友谊更加亲密、愉悦并且更易维持。而当需要别人同情和理解时,两性都倾向于向女性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
社会支配性
男人比女人更加重视权力和成就
- 2011年,在全世界的议会议员中,女性只占了19%
- 在英国男性霸占了前100强企业董事会87%的席位
很多研究发现,人们觉得领导者具有更多传统文化中的男性化特质,更自信、强势、独立和坦率。
男性交流的方式可以加强他们的社会权利。
男性倾向于采取专断的领导方式,而女性则倾向于采取民主的领导方式。
男性还表现得更冲动,更爱冒险。
攻击
心理学家把攻击定义为意图伤害他人的行为。而调查显示,男性常常表现得比女性更有攻击性。
在美国92%得囚犯都是男性
性特征
男性对于性交得态度更加开放
澳大利亚得一项调查显示,48%的男性和12%的女性支持一个人可拥有多个性伴侣
在世界各地,性都被理解为女性拥有而男性渴望的事物。
演化与性别:与生俱来的行为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两性的差异呢?是先天的生理差异导致的还是后天的教育方式导致的?
性别与择偶偏好
如果两性面对的是完全相同的适应性挑战,那么两性之间就不会有任何差异。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男性在性活动中更高的主动性,男性一生会产生亿万个精子,相比于卵子,精子就要廉价得多。同时生一个孩子,女性分娩需要花9个月,而男人可能只需要9秒
因此,演化心理学家认为,女性会在意男性拥有得资源和做出得承诺,从而谨慎地选择繁殖机会;而男性则会与其他男性竞争以获得传播基因的机会。
另外,演化学家指出,在身体机能方面处于优势的男性总干事很擅长接近女性,因为攻击性较弱的男性繁衍的几率较低。
演化心理学家预测男性会努力为女性提供他们所需的外界资源和身体保护。
- 雄性孔雀炫耀他们的羽毛
- 男性会炫耀他们的腹肌、豪车和财产
一项研究显示,女性坐在简陋的桑塔纳或豪华的宾利里,男性觉得她的吸引力不大;但女性会觉得坐在豪车里的男性更具吸引力。
对进化心理学的反思
演化心理学家有时会从某种结果出发,从结果倒推到行为从而提出某种解释。
性别与激素
研究发现,在胚胎形成时期接受了更多睾丸素的女孩长大后会比其他女孩表现出更多男子气
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似乎受到睾丸素的影响
- 给动物注射睾丸素会增加其攻击行为
- 有着极端暴力倾向的男罪犯体内往往有很高的睾丸素含量
同时人类的激素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产生变化,最终会导致两性差异减小
随着人类进入中年甚至老年期,就会出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女性变得更加独断和自信,而男习惯则更多地表现出同理心,更少地支配他人。
文化与性别:文化塑造的行为
文化实际上是由大型群体共同拥有并能够代代相传的一切事物——思想、态度、行为和传统。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文化对观念的塑造力,比如男女两性的适当行为。
各个国家,女孩通常花更多的时间做家务和照顾孩子,而男孩则把时间更多花在自由的游戏上。
因文化而异的性别角色
有些国家比如埃及,反对夫妇两人平等工作,共同照顾孩子;而大部分国家是同意的。
同伴相传的文化影响
最早有人提出:“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会决定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话,那么同一家庭长大的孩子显然应该很相似,但近期的研究表明:“两个在同一家庭长大的孩子之间的差异和从众多家庭中随机抽取的两个孩子之间的差异一样大”
基因大约只能解释个体人格特质差异的50%,共同的环境影响(包括家庭)只能解释0-10%,而剩下的部分则主要是受到了同伴的影响。
- 学前儿童经常会拒绝尝试某一种食物,即使父母要求也不行,但是一旦他们和一组喜欢这种食物的孩子一起吃饭,他们就会有所改变。
- 尽管吸烟家长的孩子更可能吸烟,但最主要的影响还是来自同伴。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酗酒、泡网吧、迷恋上一款游戏。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的确很大,但是非常间接,他们只能决定孩子就读的学校、居住的社区,而同伴则会直接影响孩子们的违纪、吸毒或怀孕行为。
基因、文化与性别各自的影响
生物因素和文化因素
文化规范对我们的态度和行为有着微妙而强大的影响,但是它并不能独立于生物因素而起作用。
所有的社会和心里因素,归根到底还是生物因素。
同时,生物因素和经验因素会相互作用。
在一项研究中,720对已婚配偶中只有一对是妻子身高大于丈夫身高。依据后验主义,我们可以推测心理学的解释:也许身高优势有利于男性延续他们超越女性的社会权力。
有人提出了生物因素与文化因素交互作用理论,他们认为存在许多因素,包括生物影响和儿童期社会化,导致了男女两性不同的社会分工。成年后,直接影响社会行为性别差异的是社会角色。
男性由于生理上天赋的力量和速度,更适合需要体能的社会角色,而女性由于先天的分娩和哺乳能力,更适合抚育者的社会角色
环境与人的力量
环境具有巨大的力量
外部强大压力的重大事实可以解释我们的行为,前提是假定我们都像墙头草那样被动。但显然,我们并不完全受所处的情境左右。我们可以抗拒社会情境,有些时候甚至可以改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