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要靠积累!想法散文

选择的勇气

2019-03-04  本文已影响12人  小苏的笔记本

和你一起终身成长,这里小苏的笔记本。

最近的状态不是很好,许多时候,到了写作时间,脑袋却一片空白,盯着屏幕半天敲不出来一个字。这种状态很难受,就像一个人明明很饿,眼前放着一大堆美食,却怎么也吃不下。这个时候的我面临以下选择,要不今天就不写了吧,或者晚点再写抑或继续发呆?以前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往往会先把心里的杂念写下来以便寻找一些灵感,但像这种脑袋一片空白的情况从未出现过,一时之间,我不知道该做何种选择。几次深长的呼吸过后,我决定花时间对比下这三种选择。

首先,对于第一个选项,如果放弃不写,就意味着今天的文章没办法发布,也就意味着日更的中断,这肯定是不允许的,承诺的事,无论如何都要兑现,虽然之前出现过当天漏发的情况,但是当天的写作并没有中断,至少对于自己的每日坚持写作的承诺是兑现的了。放弃不写,不仅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同时也会造成一种错误的引导,一遇到瓶颈就放弃,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所以一定不要让第一次出现。

其次是晚点再写,这个选择其实可以考虑,这下子脑袋空白,说不定先做下其他事,就有了灵感,那么问题来了?晚点,到底是多晚呢?这个选择好像有点抽象, 能否具体点。但内心却无法给出合理的答复,因为我不清楚灵感何时会来,说不定到晚上十二点也不会来,那是否意味着今天也写不成?要不先想下第三个选择吧!

继续对着屏幕发呆?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我知道哪怕此刻的自己感觉脑袋一片空白,但其实潜意识一直在思考这件事,即看似对着屏幕发呆,脑袋一片空白,实际上是让潜意识去思考这件事的其它可能。其实这个和第二个选择有点类似,因为科学研究表明,当我们未做完第一件事就开始第二件事时,看似我们会因此遗忘第一件事,全身心投入到第二件事中,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的潜意识仍然会继续思考第一件事,因此许多时候,我们在睡觉前想不明白的问题,第二天醒来就突然想明白的原因。我们以为睡觉会让我们放弃思考,但其实不然,睡觉的时候,我们的潜意识仍然活跃,会继续思考这个问题,有些时候可能会通过梦境告诉我们思考的结果,有的时候则是在第二天醒来时,给予我们想要的答案。这样说来,其实第二个选择和第三个选择都可以考虑,而且第二个选择好像更好些,还能顺便做下其他事。

但我并没有选择第二个,而是继续对着屏幕发呆。为什么呢?在我看来,每天在固定时间写作,早已成了一种仪式,除了少数特殊情况外,基本上我的写作时间是固定的,我希望把写作培养成一种习惯,我觉得就有必要给写作留出一个极为固定的时间段,看似有点死板,但可以让我尽快进入状态,每当临近这个时间段的时候,我的大脑会自动提醒,这时候应该准备写作了,我就能提前进入状态,为后续的全身心投入做好准备。我不希望因为一时的卡壳,而放弃这份坚持。因此,我决定继续对着屏幕发呆,我相信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接下来的时光对我来说很痛苦,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发呆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每过去一分钟,我的内心就会出现一个反对这一举动的声音,让我深刻感受到什么叫做“度分如年”,可能是上天看到了我的诚意,十分钟后,我的手开始动了,在敲下第一个字的瞬间,我如释重负,因为我清楚接下来该写什么了。

昨天在罗辑思维音频中听到这么一个观点,许多时候我们可以有多个选项可以选择,许多事情并非只有是或者不是这两个选择,就像我以上面临的三个选择,多个选择让我们有可以更好的思考问题,但同时也会增加做选择的难度,当我们只有一个选择时,我们只要选择做或者不做,但是一旦选项增加,我们就需要选择其中一个,之后才能选择做或者不做。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创造多个选项不难,真正难的是我们需要有做出选择并坚持下去的勇气,因为这个过程中不仅会遭遇外在的阻挠,同时也会遭遇自己的质疑,相比于前者,后者往往需要更大的勇气,因为每次的选择过后,不管成功与否,都只能自己承担其造成的所有后果。

题图摄影:qimono

题图授权基于:CCO协议

【惊喜一刻】

我觉得,之所以我们遇事很难自行抉择,是因为我们害怕一个人去承担后续可能出现的结果,所以总喜欢听听别人的意见,以便在失败时安慰自己这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