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作为方法》QAS读书笔记
2022-05-31 本文已影响0人
妮妮小阿狸
Q、书中的精髓。
A1、第一部分:为什么要把自己作为方法?这是项飙提出这个方法的经历和思维脉络。
首先,我们说到,“把自己作为方法”的来源,这与项飙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
他从小受到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的影响,对社会调研产生浓厚兴趣。
上大学后,也继续发挥兴趣,从身边的问题入手,作出了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并将这种方法不断拓展,形成了这个独特的研究方法。
A2、第二部分:到底什么是“把自己作为方法”?它和一般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这是项飙所表达的核心内容。
其次,“把自己作为方法”,就是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建立自己独有的思维,然后解决身边的问题。
这种方法源于人们自身的需求,更能反映事物真实的一面,比那些普遍而正确的方法更有效。
A3、第三部分:作为普通人,要如何“把自己作为方法”?这是项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最后,“把自己作为方法”的建议,可以使用“途径叙述”的方法,去深入解释、预测身边的问题;然后将个人的经验“问题化”,形成问题链条,促成问题的解决。
说到这里,相信你也感觉到了。把自己作为方法,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思维和视角的转变。
它让我们从宏观的视角,更多地转到微观,从普遍的视角转到自身,这其实是人文关怀的一种回归。
一个人首先关心自己,才能真正去关心别人;有能力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才可能去帮助更多的人,为别人提供经验。
从这个角度来看,“把自己作为方法”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勇气,让我们剖析自己,直面生活,去挑战那些眼前的困难。
S、《把自己作为方法》,本书的作者是项飙,1972年生于浙江温州,1991年考上北京大学的社会学专业,在完成了本科和硕士学习后,到牛津大学就读博士,现在是牛津大学的人类学教授。另一位作者吴琦是杂志《单读》的主编,也是北大毕业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