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择思集心理

有些延续千年的坐月子陋习还有哪些人在遵守,你怎么看?

2018-08-26  本文已影响449人  落幕红尘
图/网络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个事情。我有一个朋友才到加拿大没几天,微信聊天说和媳妇关系不怎么好。原因是看不惯媳妇,还没出月子地,又是洗头,又是洗澡,还经常出门,到超市购物,更有甚者在超市里还买冰激凌吃。一个传统的中国女人,带着传统的陪侍坐月子的理念,满怀信心的到了大洋彼岸,看见的却是这样一种与自己观念格格不入的情景,现实把自己的传统观念撞的粉碎,内心肯定是不平静的,一个心直可快的她不可能不说,而年轻人又不可能墨守成规,接受新思想新潮流较快,必然会对婆婆的观点进行否认,矛盾由此产生。

这样看来,还在遵守月子地里传统习惯的,就要属我朋友这样的传统女性了。她们可能不在少数,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看样子我朋友没能走出传统陪待月子的误区。也许我发文她看到后会有所领悟。但愿能帮到她。

我们有些观念真的是落伍了。

误区(陋习):

一.不洗头、不洗澡

上传下效。月子地里不洗澡、不洗头,产妇月子地里不见水,这好像是婆婆严守的铁律。她们认为产妇养孩子动了筋骨。洗头发,发阴天的时候头会疼;洗澡对身体伤害就更大了,万一不小心着了凉,以后身体不是这疼就是那疼。

可医学的解释是:“顺产出院即可淋浴,剖宫产出院一周后可淋浴,禁止盆浴。”这样一说只要产妇精神好,又有体力,注意时间不要长,注意保暖,有什么不能洗的?产妇注意清洁卫生,还能避免产褥感染。

有时候我们真的得问自己,我们是不是真的落伍了?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观念是不是太陈旧?是不是当重新认识改变自己固有的理念和习惯?

二.不玩手机,不看电视

以前有手机有电视吗?没有。我们还能要求今天的孩子像以前那样做一个纯粹的月子吗?显然已不符合现实。月子地里用眼过度,何况又是辐射性较大的电子产品,注意保护眼睛,注意劳逸结合,想必年轻人不会不知道。婆婆稍加提醒就可以了,不要太纠结。

三.不刷牙

至八零后以前的人坐月子子,恐怕没有人在月子地里刷过牙。因为戒律在哪儿呢,月子地里是不可以出门的,即便牙齿再臭也是臭在家里。可现在有几个年轻人还铁守这种戒律?哪怕隔两天刷一次牙也可以呀,一个月不刷牙太恐怖了,哪怕用淡盐水漱漱口也可以呀。

有个网友说,她出了月子,想吃猪蹄。可牙齿不给力。什么原因?很简单,月子里牙齿没保护的好。是滋生的细菌和缺钙,毁了它一口好牙。

医生说月子里三天后就可以刷牙,再以后用刷毛软一点的,不用凉水用温水刷牙这样做不会损伤牙齿,而是保护了牙齿。

图/网络

四.不出门、不运动

禁足。月子地里这个戒律也是相当严的。传统认为。坐月子的女人,不出门,便不会吹到风;女人还需要静养调理,不适宜运动。其实绝对禁止没有道理。选择下床适当活动。选择无风的天。出门逛逛超市,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也未尝不可。

1.静脉血栓说。产妇静脉血栓的病例不是没有,只是在传统观念束缚下没能及时认识而已,是长时间卧床缺乏运动而致。

2.内腔下垂说。说是运动所致,缺乏科学说服力。只有长期卧床不注意活动,才可能造成子宫下垂。

删掉这个老黄历吧,只有运动才能给我们带来生命的活力,也才能尽快帮助孕妇尽早恢复到孕前状态。

五.红糖补气、补血

产妇产后体质很虚,月子地里补血,补气是对的。产妇的食物都是以增加糖分为主,而我们大部分人会优选红糖,认为红糖更能补血,补气吧!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应该穿插使用红糖白糖,不能过多的食用红糖,那样会引起、增加产妇阴道出血症状。

六.不吃盐

产妇体虚,以补血、补气,甜食居多。是不是就不能吃盐呢?月子地里的产妇,体虚、多汗,纳流失较多,体内电解质会失衡。我们主张清淡,但不是绝对的禁止食盐。

七.不吃水果(属生冷食物)

产妇分娩,大量消耗体力,代谢降低,体质由内热到虚寒,中医主张宜温。从保护牙齿的角度考虑,阻止媳妇吃冰淇淋,这种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冷冻食物是对的,但没必要阻止媳妇吃苹果等补充,均衡体内维生素含量的水果。不是绝对的不能吃,而是怎样去吃。如果水果刚从冰箱里拿出来,那就放一放,到了常温再吃。如果立刻想吃,可以温热一下。

图/网络

我的看法就是这些了,也许不够完整,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专注育儿类文章写作,并会持续在简书日更,喜欢的多多关注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