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大学吗?不,这应该是幼儿园

2017-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漠弦尘

大学,在古代是一个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虽然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或者限制,可就算从名字上来看也可以看得出一些东西:高等学府。

如今的大学呢?在进入大学之前,我们最常听到的就是学长学姐们或者家长们给我们说的:大学里都是互相利用的。大学里没有真正的友情。大学你要不泡妞你那就不叫大学。大学主要为以后抓好人脉。等等之类的话语,但是,这个真的是大学吗?

现代的教育制度太过超前了,这个超前说的不是其余方面、比如人格教育、素质教育方面的超前,而是教学书本内容的超前。

幼儿园许多孩子就被灌输一种要超过别的小孩的思想,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学习一些小学才学的知识。到了小学,许多孩子就开始学习初中的知识。初中时,他们又去学高中的知识。高中时又学得太过深奥,堪比大学的知识。但是大学呢?该学什么?

中国教育体系中有一个坏处是‘在本该玩耍的童年时学习得不堪重负,在本该努力的青年时学习得却有些无事可做’,恐怕就是这个时候的‘无知可学’的情况让大学发生了变质,于是这种持续好几年的空闲时间让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的坏本质完全显露出来:攀比、嫉妒、心机、利用等等。

一幕幕的本该在残酷的社会中上演的画面在一个小型社会——大学里得到了完整的演绎,仿佛那不是大学,而是一个舞台,一个可以上演堪比战争的阴谋的舞台,上面全是心机交织的表演。

这个时候的大学我们到底该学什么?恐怕这个时候我们最该学、最重要的不是那些厚厚的书本上的所谓‘专业知识’,而是本该是在幼儿园学的东西——如何做人。

是的,该如何做人。但这个“做人”并不是说很多人在做人方面人品、人格不行,或许有这些人,但绝不是大多数;我所指的做人是在对待事物的方式上。

幼儿园,一个教育我们人类后代的最重要的场所,不管是人类道德的培养还是人格的定性等等,很大一部分的后天学习是在幼儿园定格的。

可现在的幼儿园似乎脱离了‘幼儿园’这个名称所定义的范围,各种比赛、各种知识、各种方面都在一个孩童时期就灌输给孩子,这样是在干什么?培养天才还是扭曲人性?

恐怕就是这些、这种、这样的幼儿园,造就了现代社会的教育学府中的一切;也可能因为这些幼儿园,以后的大学可能会比现在我们所处的大学环境更为恶劣。

幼儿园就学会了攀比,以后谁还会甘心在谁后面?

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各种知识,以后谁还会把精力放在某一方面进行深度研究?

幼儿园就让孩子学习进行各种对比,以后谁还会把身边的人当做朋友?

不仅如此,不仅是这全人类范围内的悲哀,在中国的幼儿园里,这种弊端的另一种害处恐怕更为厉害,甚至到了亡国的境界。

双语幼儿园,一个看上去很是“响亮”的词汇,但是这实际上不是响亮,这是在抹杀中国的未来,因为支撑一个国家和民族永远传承下去而不被外国吞并的精神的载体,就是文字,或者说语言。

在一个连母语都还没有学习好的时候,就让孩子接受外国语言的学习,这是在将国家未来一代的精神载体拱手送给外国吗?更有甚者,一些家长甚至以此来教育孩子,说若是不学好外语你就永远都无法成就大事。

不止英语,幼儿园似乎什么东西都要学,甚至有许多家长还会额外给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增报一些辅导班等等;天呐,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啊,更别说还在童年时代本该玩耍的孩子了啊!

这样下来,从小到大,许多人似乎只把精力完全放在追求知识的广度上而忽略了深度,想着多一项才华多一条出路,我不认为这话是完全错误的;但或许这就是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覆盖面如此广的教育体系下、却只培育出了与外国许多人口基数没我们大的国家差不多数量的科学家的原因吧?

而另一个方面,攀比。我曾经在送我弟弟上幼儿园或接他放学回家的途中,不止一次的看到过一些幼儿园的小朋友对家长说:“妈妈,我同学有个电视上打广告的**机器人,我也要!”“爸爸,我同学的书包是新买的,我想把旧书包换成个新书包。”等等,有些时候,我弟弟都会跟我及父母说一些类似的话,虽然我们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有求必应,但是这种在幼儿园里的攀比而形成的有求必应却让我感到有些异样。

幼儿园是人类在最初的学习阶段的定性,而大学则是人走进社会之前的最后一站。但因为幼儿园的质变,导致现在的大学也发生了质变。

各种心机依次上演,各种阴谋轮番交织,恐怕这不是大学,这是一个比社会更为残酷的战场!同时这也是幼儿园弊端的再次延伸。

双语幼儿园,从小学习外语,竟然将外语放到了一个和母语比肩甚至是高于母语的境地。而大学的毕业考试,英语还必须要有一定要求,怎么对我们的母语就没有要求呢?

幼儿园形成的攀比,被从小就教育出了一种“排名观念”,想着一定要在别人前面。到了大学,这方面似乎更为严重,不管是富二代之间的比家世比钱、还是官二代之间的比爹,甚至我还听说过有些人比看谁找的异性多的。

幼儿园上演的各种比赛,在幼儿园就让孩子形成了一种“你要赢”、“你身边的人都是你的对手”的思想。到了大学,一种更为厉害的表现形式便成长了起来,许多人都在“努力”,拿着自己一些微不足道的成就来表现自己,于是就眼高于顶、目中无人。甚至一些“自称”的“精英”开始活跃在所谓的“上层社会”,在大学里甚至还出现了一个已经变味的管理阶层的代名词——学生会(不代表所有)。

这种情况下的大学,真的是我们古代那个高等学府的原貌吗?难道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与国际社会的接轨,一些原本属于我们特性就忘了?以至于连老祖宗创办的“求学圣地”都被我们变了质?

大学到底是什么?恐怕谁都可以说出个答案来。但是如果说大学我们到底该学什么?至少我的答案是:我们该去学那些本该在幼儿园学的知识——如何做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