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

《论语》笔记之二(《学而》1.5-1.16):孔子有秘诀,断章取

2018-09-19  本文已影响0人  曲润链

题目:《论语》笔记之二(《学而》1.5-1.16):孔子有秘诀,断章取义又如何

作者:曲润琏

首读(粗读)时间:20180709至20180915

再读(精读)时间:20180917至20180918

再读版本:《论语(杨伯峻杨逢彬注译、杨柳岸导读),《丧家狗(李零)》

笔记时间:20180919

1.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思:“无友不如己者”,诸多争议。我推测,孔子本意,就是“别跟比自己弱的人交朋友”。我分析孔子这么说的原因:

第一个可能是,这话是针对“道德”而言,并非针对“学术能力”。道德上,君子清高,凡道德上不如自己者、品质上有瑕疵者,则不论学术水平如何,均不配与自己交友。(换言之:道德上跟自己差不多,甚至高于自己者,哪怕只是目不识丁的农夫,亦可友之。)

第二个可能,孔子虽说的是学术,但是,如遇学术能力不如自己者,只可考虑收其为自己的学生,不必称之为友;只有学术能力跟自己相等,或者略胜过自己者,才可为友。而胜过自己一大截者,应视之为师矣。师,生,友,三者界限分明。

第三个可能,孔子虽说的是学术,但按照他“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胸怀,则几乎无人“不如己”,全可为师为友啊。

第四个可能,春秋时代等级森严,孔子也心存自私;孔子关着门跟两三个弟子说的话,且有述而不作之心,因此这句有私房话的成分。“孩子们,告诉你们个秘诀,别跟比自己水平差的人玩;这样自己的水平会一直提高,而且不会太浪费自己的时间。别跟太多人说哈,否则就不灵了。”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思:小时候在烟台农村,除夕,看到家家户户挂起巨大的“家谱”卷轴;其内之图,必有“慎终、追远”四字。原来出处在这里啊。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思:孔子非常希望组织稳定,系统稳定。因此主张尽量尊老。父在,则服从;父逝,则至少三年后,再改变父亲原来的做法(旧制度、旧习俗)。现代社会,不论东西方,均求新、求变、求改进,则人伦不稳、父子有平等竞争之意,乃是必然。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思:所谓“和”,不过是稳定。所谓“礼”,即等级。求和,即求稳;以礼节之,是有人盲目求稳、求公平时,我们用来维持不平等的等级的手段。

1.13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思:反着说,就是:不义的“信”,不值钱,死心眼儿,比如对坏蛋不必讲信用。不符合“等级”的客气,近于谄媚,会被明白人耻笑。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思:孔子深感浮生短暂,美食与居处,不值得太看重。还是追求“道”,更恒远,生命更有意义些。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思:教练鼓励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别想着是否能拿到奖牌,要注意的是“每个动作都做到位”;但大家的最终愿望,当然是获得奖牌啦。孔子在这里,也是这样:他想强调的是“治学与从政过程中”要注意,别太在意别人是否认可自己,应重点关注如何了解别人、结交别人;则,期待,自然而然逐渐升至高位、被人所知、被人认可甚至景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