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有感,磕头碰脑的“大师”们
身处大师辈出之年代,难免参加几场盛会,孩子小学那场印象颇深。校方要求家长参加,聆听某某大师感恩教育。女儿三年级,和所有同学列队站立,家长搬椅居后落座。大师在簇拥中登台,西装革履、油头粉面。环节之一记忆犹新,听大师号令,所有教师站到台前,让学生对老师真诚保证,不辜负,报答老师…老师张开双臂,学生们纷纷哭喊着扑向前……家长中有泪流满面,也有不忍观看者,我很是无语,伴随些许气愤,深感他们做恶不浅。大些孩子也不过十一二岁,被高声质问:“你们是来玩耍的吗?你们对得起爸爸妈妈吗?对得起老师吗……”一时间满操场竟像无一不愧疚无一不难过悔恨之同学,至今难忘。
那之前几天,据一朋友讲高中学校迎来一名大师,做“感恩”主题演讲,所有人声泪俱下,高中生们争先恐后上台忏悔、发誓痛改前非…当夜附近家属楼走读生们埋头苦学到凌晨,楼上灯光可以为证,三五日后恢复如初。那时就有预感,果不其然没几天轮到小学生。我其实不很明白,这些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到底如何大逆不道,以至于要被如此拷问对得起父母、老师吗?与女儿谈起,我告诉她:“不该这样随便赚孩子们眼泪,这样不太好。”她如实说给老师,我被委婉告知还是不这样讲为好。
旧闻有感,磕头碰脑的“大师”们这类演讲太可怕,比毒鸡汤还可怕。它的可怕之处不仅是现场激烈言辞,更可怕在于,它让孩子们饱受精神折磨,单纯如学生们有几个能禁得住这样狂轰滥炸式质疑与拷问?强烈自责、愧疚与悔恨,觉得自己所得一切皆应偿还,可眼下作为完全消费者,他们怎么办?没有建设性指引,只有反复追问与确认要感恩。很多孩子会在接受刺激短期内刻意有所转变,接下来效果会逐渐递减直至消失,短则三五天,长则一两周后恢复如初。影子持续在,并时而会因为自己没有坚持“变好”而心生愧疚与无力感。有人说现在孩子可厉害着,什么都懂,他们也许没想到,处在自我初建时期,迷茫的孩子最脆弱。
微商之后朋友圈里又出现各种盛会宣传,自然有请大师,一时间各种晒图群发,镁光闪烁盛况空前,观者无不激动万分,眼含热泪者有之。大会之后各回各家,效果同上感恩大会,想永葆激情必多次参会,对大师心存感恩,做事做人方可成功。各种宣传眼花缭乱,只好取关,落得清静。
对此类大师我一直心存好奇,好奇他言之凿凿、师承何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师,指造诣深、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艺术家、棋手等。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磕头碰脑之间,大师随处可见?仔细辨识发现如下几点:1、观众多多益善,人山人海最好;2、各种头衔加身,实则无从考证;3、演讲时往往声嘶力竭极力煽情;4、反复提问、确认口号。
至于被大师当头棒喝,遂顶礼膜拜、鞍前马后者,劝君多多自省,何以如此被撼动?若不跟大师又当如何?可有方向?
大师与专家,二词越发廉价。记得尹文刚教授在脑潜能开发课上说:“别以为专家是什么好词儿!有一天如果有人喊你专家,告诉他,你才专家呢!”课堂哄笑!前一阵竟然也有人唤我专家,果断纠正,抛开被玩坏的称谓,我还真没达到大方之家,可见人心中对专家要求不高,大师横行也就不足为奇。
旧闻有感,磕头碰脑的“大师”们
好喜欢秧苗自然生长的模样🤠️️️🥕🥝🥑🥕🥒🥜🥔🥗鲜活健康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