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湖湘第一道场---古麓山寺
被誉为”湖湘第一道场“的长沙麓山寺,历史上又曾名“慧光寺”、“万寿禅寺”,始建于西晋武帝泰始四年(公元268年),是湖南境内建造的第一座佛寺,因而被后人称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清代名士王闿运语)。 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了。寺院位于长沙“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岳麓山的半山腰,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湖南佛学院和湖南省佛教协会驻地。
麓山寺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道场之一。自开山祖师-敦煌菩萨笠法护的弟子笠法崇之后,历经法导、法愍 、摩诃衍那、智谦等高僧住持,佛事日弘。唐初时,改名为麓山寺,后毁于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灭佛时期。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景岑禅师于旧址上重建,盛极一时,文人雅士竞相携游;诗圣杜甫曾赋《岳麓道林二寺行》诗,中有“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之句,现已制成楹联,悬挂在“观音阁”前廊内。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大书法家李邕撰写《麓山寺碑》以纪其胜。因其文章、书法、刻工俱为上乘,世称“三绝碑”(但我此行未见到此碑)。
麓山寺经过隋、唐时期的发展,宋、元两代的延续,至明代中期已成为全国著名的佛教禅宗派寺院,为彰扬麓山寺的功绩,明神宗于万历年间,特赐名“万寿禅寺”。明末,寺毁于兵火,清康熙年间又重新修复,但规模远小于从前。公元1944年再毁于侵华日军战火,仅存山门及观音阁。1986年由长沙市佛教协会主持部分复建了大部分殿堂,恢复民国时期的寺名“古麓山寺”。
下图、岳麓山景区南大门
下图、古麓山寺山门前的照壁
下图、麓山寺简介和全景图
下图、麓山寺山门,门额:古麓山寺 阴刻楹联:汉魏最初名胜 弧形第一道场 王闿运撰
麓山寺目前还是“湖南佛学院”和“长沙市岳麓区佛教协会”办公所在地。
下图、麓山寺中轴线上第二座殿堂:弥勒殿 对联:莊嚴佛土 成就眾生
前廊石柱对联:於一毫端現寶王刹 坐微塵裏轉大法輪
下图、麓山寺山门殿后面,两侧栏杆内为放生池
下图、弥勒殿内的主尊“弥勒佛”坐像,两侧石柱楹联:
爱道出尘难居然宝殿齐云香烟缥缈熙台岭 灵山追会远更现金容满月花雨缤纷自在天
下图、弥勒殿内的天王坐像。左:东方持国天王 右:南方增长天王
下图、左:西方广目天王 右:北方多闻天王
下图、弥勒佛龛后面的“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立像
下图、弥勒殿背面。匾额:正灋久住
后廊楹柱对联:滄海獻珠來妙法如聞龍女偈 白沙遺塔在禪關近接祖師燈
下图、第二座大殿:大雄宝殿全貌
下图、“大雄宝殿”匾额为赵朴初题写
前廊楹柱对联:教衍中華禪門文化湖湘盛 寺興西晉佛日光輝岳麓長
下图、大雄宝殿台阶右侧,清康熙二十三年立《重修嶽麓萬壽寺碑記》,碑文部分灭失,故未录。
下图、台阶左侧的清光绪三年立《新修嶽麓山萬壽寺記》,碑中缺失部分已用水泥填补,但无文字。
下图、大殿中供奉的“多宝佛”(左)、“释迦牟尼佛”(中)和“药师佛”。释迦牟尼佛左侍为迦叶尊者、右侍为阿难尊者。
下图、三大佛后面的塑像是观世音菩萨、善财童子、小龙女和观音三十二化身塑像。
下图、位于大雄宝殿后面的摩崖石刻:“龍井”、“玉泉”道光丙申 大为山人题,胡万本刻
胡万本,生卒不详,活动于道光、咸丰年间,一作胡万年,字湘林,诸生,善书法篆刻,尤擅碑板镌刻,曾裹笔走大江南北,尽览古今名迹。曾为陶澍勒御书“印心石屋”四字,不溢丝毫。又为万贡玲刻《陈维崧填词图》,以是名声大振,所刻《董其昌书》《金刚经》及《兰亭帖》、唐寅《曲水流觞图》等,嘱子侄藏之岳麓宗贤祠侧。彭玉麟修复长江诸名胜后,勒石纪功俱请胡氏摹刻。曾国藩延之幕府,视为雅士。
下图、龙井中的石龟
下图、大雄宝殿侧面
下图、观音阁
下图、匾额:觀音閣 歐陽詢書 对联:萬億香水海 百千日月光
前廊楹柱对联:寺门高開洞庭野 殿角插入赤沙湖 杜甫
下图、殿内佛龛中供奉的观世音菩萨
下图、殿内右侧的玉雕“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像
下图、殿内左侧的玉雕“南无大行普贤菩萨”像
下图、观音菩萨佛龛后面的千手千眼观音立像
下图、观音阁后门拍摄的“阿弥陀佛”立像
下图、玉雕卧佛:释迦牟尼佛
下图、卧佛近景
下图、药师如来佛像
下图、地藏王菩萨像
下图、麓山寺东路新建的“讲经堂”
下图、麓山寺后门,门额:行願無盡 对联:過此門不許你七顛八倒 到這里哪管他五眼六通
全文完
2016-11-28 08:55 发表
2018.12.23 阅读(278)| 评论(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