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文化成长励志散文

白洋淀边城 · 信笺【8】

2019-03-16  本文已影响167人  眺山

劬勤:

我的老友、挚友,收到你的邮件是我的快乐与享乐之事,特别是看到你发来的20幅书法作品影像,尤为让我兴奋——与日俱进,是我的总评价,你该满意吧?建议么,也简括为一句话:加强字体的个性气质,注重章法的整体气势。我想,这是你的“理解力”完全能够透析的,我就不更多“解释力”了。

你问我最近阅读思考收获可丰,我骄傲地告诉你两个字:富足!尤其专注郑也夫先生著作,别具只眼、别开生面,别有洞天、别有风味,能够如此,全在于郑也夫先生学术著作的别树一帜、别具匠心、别有天地。

你可能会问,“别”字头的成语怎么都用在“郑氏学问”上了?郑也夫先生自称学界“异类”,我读之,也深感其异常于其他思想家,尤其在思维逻辑上。如此这些“别”字头成语均是在读其思想理论中生成的,而非查词典后的堆砌,正所谓“言为心声”。

为此,我有两个断言:其一,人,生活和生命于社会中,不读懂社会学,是活不出真正的“明白”来的。其二,人,生存和发展于社会中,不读好郑也夫社会学,是活不出真正的“透彻”来的。

可以笃定:社会学,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虽为独立学科,但它仍然是与哲学同质并共同扛鼎“人生高明”和“生命崇高”之伟大旗帜的。

于电脑上看到你的邮件时,我正在阅读费孝通先生的代表性著作《乡土中国》一书。这是我思读郑也夫著作时“串联”出的一本经典之作。

费孝通先生被誉为“中国社会学的天才”,“将中国社会学的理论推向高峰”。过去,我们对费孝通先生的“认知”,应该是“偏见”(这最是危害个人认识与思想的发展)——以“政治”遮蔽了“学问”,只注重了他是一位政治家,而忽视了他作为学术大师的存在。

费孝通先生青年时代毕业于燕京大学,为社会学学士,再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之后获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如此学历是让人艳羡的,于人的造就是可想而知的。因其思想理论及著述,曾获马林诺夫斯基荣誉奖、赫胥黎奖章、不列颠百科全书奖和亚洲文化大奖,这更是让人望尘莫及的。

我们读书、读人,是否该在这样的人物与著作上下一番深彻的功夫呢?应该有个清醒!特别是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泛滥成灾”四个字该是一种别样的教科书。书法学习领域是怎样的,你会比我更明白。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早年的代表性著作,是“有中国风格的社会学理论”,“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学界,是有开创性的。”

劬勤,在“中国风格”和“开创性”这两个“思想点”上,我想我们是绝对“共鸣”的——你的“书法追求”和我的“思想追求”,要害价值不正在于此吗?

专家指出:“《乡土中国》是社区研究的一部比较成熟之作,代表了费孝通先生早期社会学研究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即从实地的社区研究转变为社会结构的分析。”

劬勤,我想这个评说中的“转变”与“转折点”,当也是我们要共同注重的问题。没有“转变”,不就是没有“发展”吗?没有“转折点”,不就是没有“更上层楼”吗?你的“书法追求”和我的“思想追求”,当是不能容忍没有“转变”和“转折点”的。

《乡土中国》是一部重在“探讨中国社会结构的著作”。我读这本书,意在以中国过去的“乡土结构”看今天的“城镇化变迁”,当然,我是将其与郑也夫先生的《城市社会学》交叉在一起而思读的。我以为,这样的“思想游戏”是颇具无可比拟的乐趣的。

书法,是十分强调“结构”问题的。因而,我建议你有时间的话,也读读这本《乡土中国》,其字数不多,仅为11.5万字。

若深重地讲,《乡土中国》该是温饱富裕后,有闲而深刻认识自己祖国的必读书。谁人不爱热自己的祖国呢?

我初步阅读《乡土中国》一书,认识不可能有多么透辟,但借助“专家思维”,还是可以向你“骄傲”几点的:

■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学贯中西的深厚功底”之作,反映了他“发展中国社会学的勇气”。这个“功底与勇气”,郑也夫先生更为具备,因而我以为郑也夫先生是超越其前辈的一代“中国社会学天才”,亦是“将中国社会学理论推向高峰”之人。对于我们,则是要牢记:学问功底决定学问勇气和学问高峰。这该是一个普遍法则吧?

■  “费孝通《乡土中国》的写作有着广深的学术背景。”萃取之,不是启示我们:写作,要强调和注重“学问背景”,否则,就是没有品质和品位。你的“书法写作”和我的“思想写作”,都是不能违背这个价值要旨的吧?

■  《乡土中国》是“一种理解乡土中国及其转变的理论解释”。这不是告诫我们:没有功夫型的理论修养,“理解”的品质会怎样?“理解”不就是“理论解释”吗?书法,不是最在于“理解——悟性”吗?思想,非“理解——反思”何以能够?

止笔,下次再谈。晚安!

老友、诤友    恂达

2019年3月16日夜,于白洋淀边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