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老师十年观察:教室里的练习真相与误区!
十年前,偶然间体验过一节阿汤口令课之后,Veronica老师便由此深爱上了阿汤。那时,她已经在瑜伽馆规律打卡5-6年了,此后,她决定找一位阿汤授权老师,认真学习阿汤。
别看她有几年瑜伽练习的基础,但进入到阿汤练习中,她依旧是一名小白,在老师的带领下从头开始练习。
这个过程包括她的老师最初只给了她拜日式AB,练过一段时间后,才陆续给了她站立体式,之后是坐立体式,再往后是一序列全序列,甚至是二序列的练习。
拿到更多的体式,不会发生在一瞬间,因为身体的打开需要时间,这一点Veronica老师深信不疑。
如今,规律练习阿汤十年,她已经进入到三序列的练习,并且成为一名授权老师。其实,从规律练习阿汤之后的8个月开始,她便会每年去往印度Mysore,追随掌门人练习,这似乎已经成了她的某种习惯。
若是问她初学者该如何开启阿汤练习,她的回答干脆直接,“开始练习就好了,没有其他的方式。”
她强调,若是练习者想收获一些练习阿汤的方法,则需要找到一位老师,进行线下练习。如果有些练习者很难在线下找到老师或者平时日程比较紧,那么可以从线上找一位老师,跟随练习。
此外,她建议练习者先设定一个小目标,比如保证每周至少3次练习。期间,不要找任何借口,一定要保证3次的练习。
规律练习阿汤,很像培养一个新的习惯,这就代表着练习者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当练习者在100天内,也就是3个月内,成功做到每周打卡3天练习的话,再继续设立新的目标。
根据她对教室里学生的观察,3个月的时间里,学生就能判断出自己是否喜欢阿汤练习。喜欢的话,他们便会坚持下去;若是不喜欢,他们多半不会坚持3个月。
Veronica老师觉得在练习中,一些学生会没有耐心,比如做到马里奇C,他们可能会着急绑手,这时,她会不断地提醒学生不要着急,她认为这是阿汤练习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不要着急”这几个字,看似是老师提醒学生在体式练习中的状态,其实它跟学生的思维模式相关,与学生的日常习惯相关。
想想看,要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与日常习惯有多难。Veronica老师作为过来人,深知“不要着急”有多难,所以,她会不厌其烦地在教室里提醒学生。
也正是这种日复一日的提醒,她能清晰看到学生在练习中状态的改变,而学生自己有时都未必能意识到“不要着急”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垫子之外的20多个小时。
虽然在mysore教室,一位阿汤老师要同时照看十几位,甚至几十位学生,但事实上,阿汤练习的教学更像是私教模式。
在课堂上,Veronica老师会观察每位学生的练习状态,包括呼吸是什么样子,练习体式会不会太快或太慢,有些体式会不会做得太多等等。
看到学生的问题后,她会马上指出来,帮助学生做相应的调整。很多时候,即便她当面指出学生的问题,学生都未必能意识到自己有问题,这也是在阿汤练习中,练习者非常需要一位阿汤在旁指导的原因。
Veronica老师特别指出,不建议练习者跟着书籍或者视频练习阿汤。有些学生即使在教室跟随她练习,课下还会不断刷视频,寻找其他练习方式。
当她发现学生用一些不是她教授的方式练习阿汤时,她会告诉学生,不要那么做。毕竟,老师在教室教阿汤,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开药,老师会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给出适合他们的练习方式。
学生若是不知从哪里学到了方法,就练起来,很像是病人不遵循医嘱,胡乱吃药,可想而知,效果一定会差强人意。在练习中如果学生有疑问,直接问老师就好了。
Veronica老师对于练习者的建议,并非空谈,而是这十多年来,她在阿汤练习和教学中的亲身体验,她希望能以此帮助更多练习者。
(Veronica老师是阿汤授权老师,已经规律练习阿汤10年,多次前往印度阿汤总院跟随掌门人练习,目前她是三序列练习者,在北京L&V阿斯汤加瑜伽空间教授阿汤。)